第472章 润物细无声(1 / 2)

那份凝聚了少年班项目组心血、尤其是袁凡智慧和汗水的资源申请报告,如同石沉大海,在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处那堆积如山的文件里,静静地躺了三天。

这三天,对于机房里的李慕雪、张浩等人而言,是焦灼而漫长的。

模拟进度依旧迟缓,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赵文武动用了他的关系网去打探消息,反馈回来的却大多是“委员会近期议程已满”、“需要排队等待”之类的官方辞令,或者是一些语焉不详的“再等等看”、“别着急”。这种暧昧的态度,更让众人心里没底。

“我看就是刘一手在背后使绊子!”赵文武在宿舍里烦躁地踱步,对着正在安静看书的袁凡抱怨,“肯定是那个王助理跟秘书处打了招呼,故意卡着我们!”

袁凡的目光并未离开书页,只是淡淡地回应:“程序需要时间,急也没用。”

“你倒是沉得住气!”赵文武有些气结,“万一他们就是拖着不办,拖到我们项目黄了,怎么办?”

“那就说明,正常的规则路径在此路不通。”袁凡翻过一页书,语气依旧平静,“到时候,再考虑其他途径也不迟。但现在,质疑和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的镇定,像一块压舱石,让赵文武焦躁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内心的不安并未消除。

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周四上午,一场看似与少年班资源纠纷毫无关联的会议,在明珠市委会议中心召开了。

会议由市委书记袁泽亲自主持,主题是“调研明珠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听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汇报”。

与会者包括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教育局主要领导、以及明珠市几所重点高校的书记、校长和知名学者代表。

会议规格很高,气氛严肃。

各高校领导依次汇报工作,内容无外乎科研成果、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常规内容,言辞谨慎,成绩罗列得多,问题触及得少。

轮到明珠大学校长发言时,他照例介绍了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成果,重点提到了几个“高峰学科”和重大科研平台的进展,其中就包括刘一手教授领衔的“量子信息与物质科学中心”,将其作为学校资源倾斜、重点扶持的典范来宣传。

端坐主位的袁泽,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偶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记录几句,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直到校长发言结束,会场暂时陷入短暂的安静时,他才缓缓放下手中的笔,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

“刚才听了几位校长的汇报,成绩很显着,令人鼓舞。”袁泽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不过,我今天更想听听问题,听听我们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方面,还存在哪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比如,我们的学术资源分配,是否足够公平、透明?是否能真正保障那些有潜力、有想法,但暂时还缺乏话语权的年轻学者和优秀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