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力排众议,硬是将陈浪推上了关键岗位。
这不仅是对陈浪个人的赏识和提拔,更是向全省年轻干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只要你有能力、肯担当、忠诚可靠,就不怕没有出头之日!这极大地鼓舞了改革派阵营的士气。
……
吕孟庆的任命在省委常委会上顺利通过。他几乎没有耽搁,轻车简从,只带了秘书和司机,冒着淅淅沥沥的冷雨,直奔满目疮痍的清河市赴任。
他没有召开隆重的迎接大会,而是下车伊始,就直接扎进了矿区、棚户区、信访接待大厅。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被掠夺性开采后留下的荒山秃岭,浑浊泛黄的河水,脸上带着煤灰和麻木的矿工,以及围堵在政府门口要求解决工资、社保、环境问题的群众。
“万山矿业”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腐败窝案,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烂摊子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这就是他要接手的“遗产”。
吕孟庆没有畏惧,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在简单听取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他烧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稳定。他强力督促市财政、人社等部门,优先调度资金,限期解决“万山矿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和社保;同时,由市属国企暂时托管“万山”留下的几个主要矿区,维持基本生产,保障就业,防止经济断崖和社会动荡。
第二把火,透明。他要求市政府网站第一时间公布“万山—宏图”窝案的基本情况(涉密部分除外),公布市委市政府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设立市委书记、市长专用信访邮箱和热线,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将处理过程置于阳光之下。
第三把火,也是最重要的一把火,规划未来。他亲自挂帅,组建“清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规划领导小组”,邀请省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入驻,在彻底摸清家底、评估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新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他明确提出,清河的未来,绝不能再走挖煤卖矿的老路,必须向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态旅游等方向转型,积极融入“数字汉东”的大战略。
这把火,烧得果断,烧得精准,迅速稳定了清河的局面,也让观望的干部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
吕孟庆用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初步赢得了民心,站稳了脚跟。
……
就在吕孟庆在清河大刀阔斧推进工作的同时,省城里的邹宇副省长,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个下午。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声音单调而沉闷。邹宇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他回想着近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一切:袁天和安欣的强势崛起,“数字汉东”的快速推进,清河窝案的迅捷破获,吕孟庆、陈浪等袁系干将的破格提拔……这一切都表明,汉东的权力天平,已经不可逆转地倾向了王海山和袁天一边。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那种倚老卖老、试图以“稳妥”为名行阻挠之实的策略,已经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挡住改革的步伐,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难道……我真的错了?跟不上时代了?”邹宇第一次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继续对抗下去,恐怕只会被时代抛弃,甚至可能步吕梁、赵衡的后尘。
但是,让他就此完全服软,向袁天低头,他多年的资历和自尊心又让他难以接受。
他掐灭手中的烟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或许,是时候改变策略了。硬顶不行,那就……换个方式?
比如,在“支持”改革的大旗下,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在未来的某些具体问题上,再寻找制衡的机会?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变得和缓甚至带着一丝“检讨”:“喂,是袁天省长吗?我是邹宇啊。
关于全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方案,我有些新的想法,想跟你探讨一下,你看什么时候方便……”
电话那头的袁天,听着邹宇这前所未有“谦逊”的语气,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明白,这不是真正的臣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较量开始了。旧的冰层已然破碎,但融冰之水中,依然潜藏着漩涡和暗礁。
……
尽管春寒料峭,尽管暗涌新生,但春天的力量,终究是无法阻挡的。
“数字汉东”的建设,在清除了清河这个最大的潜在隐患后,进入了全面加速期。
各地项目纷纷落地,人才、资金、技术加速向汉东汇聚。
陈浪走上了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的岗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很快便以出色的文稿能力和对大局的把握,赢得了新的认可。
吕孟庆在清河稳扎稳打,他的转型规划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资金支持,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片亟待开发的土地。
袁天的威望与日俱增,他不仅牢牢掌控着省政府的工作,其影响力也通过吕孟庆、陈浪等人,深度渗透到地方和省委核心部门。
他与王海山书记的配合也愈发默契,一个掌舵定向,一个强力推进,共同引领着汉东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王海山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株玉兰树的花苞,在经历了连日的阴雨后,终于在某一刻,迎着微弱却坚定的阳光,绽放出了第一片洁白的花瓣。
虽然只是一片,却预示着更多的绽放即将到来。
他回身,拿起笔,在一份关于召开全省“深化刮骨疗毒成果,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的方案上,签下了“同意”二字。
汉东的春天,在经历了最后的料峭和复杂的暗涌之后,终于不可逆转地,到来了。
新的征程,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