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民心所向!(1 / 2)

部委调研组的肯定,如同在厚重的阴云中撕开了一道口子,让灿烂的阳光照射进来,也为袁天打破省级层面的无形枷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底气。

他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借势发力。

首先,在“数字科创走廊”的建设上,他不再仅仅局限于应对省级部门的拖延和掣肘,而是直接将部委调研组的肯定意见以及国家级试点的政策优势,作为争取资源的尚方宝剑。

他亲自带队,再次赴省发改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进行沟通。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的姿态更加从容,底气更加充足。

在省发改委,他不再纠缠于单个项目的审批细节,而是拿出了部委调研组关于“城市韧性建设”与“数字科创”融合发展的建议,提出要将“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城市整体抗灾能力结合起来,打造“智慧+安全”的示范区。

“这不仅是京州的发展需要,更是落实国家关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求的具体举措。”他的话语,站位的层次明显提高。

在省财政厅,他直接出示了部委调研组的评价报告复印件,以及京州在灾后重建中急需资金的清单。“各位领导,京州的灾后重建和长远发展,离不开省里的支持。

部委领导也强调,对于京州这样的试点城市,应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倾斜。

我们希望省里能充分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尽快落实国家级试点的配套资金,这关系到灾后恢复的速度和‘走廊’建设的全局。”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既有对上级的尊重,也暗含着不容忽视的坚持。

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他同样以部委的肯定和灾后重建的紧迫性为由,据理力争,要求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并适当放宽部分限制性条件。

袁天的这番“借势”操作,效果立竿见影。

面对来自国家部委的明确背书和袁天本人因抗灾而急剧攀升的威望,省级部门的负责人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胡金茂的阴影依然存在,但谁也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然与“部委肯定”和“抗灾英雄”正面冲突,承担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

省发改委主任在私下里对亲信感叹:“这个袁天,现在风头正劲,又有部委撑腰,不好硬顶了。有些事,能放就放一放吧。”

省财政厅长也感到棘手,最终勉强同意,在原有被大幅削减的配套资金基础上,再额外拨付一部分灾后重建应急资金,算是给了个台阶下。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则在对指标进行“技术性微调”后,象征性地给京州追加了少量用地指标,虽然仍是杯水车薪,但至少释放了一个不再死卡到底的信号。

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意味着省级层面无形枷锁的第一次实质性松动!

袁天凭借抗灾积累的政治资本和部委的肯定,成功地在坚冰上凿开了一道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