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思索!(1 / 2)

午餐时间,袁天没去领导专用的小餐厅,而是让小秦带路,去了机关大食堂。

他想听听更真实的声音。食堂里人声鼎沸,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排队打饭的队伍里,各种议论声嗡嗡作响,像背景音的白噪音。

“听说了吗?新来的袁市长,才三十出头!”

“啧啧,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咱们熬到退休能混个正处就烧高香了。”

“年轻?年轻顶啥用?京州这地方,水深着呢!没看今天常务会上,吕局、钱局他们那汇报?滑不溜手!新官上任三把火?滑不溜手!新官上任三把火?我看啊,难烧!”

“可不是嘛,钟市长那会儿多威风?说一不二!结果呢?说倒就倒了……现在这摊子,更乱!龙书记那边的人,邹市长那边的人,还有原来钟市长留下的人……新来的这位,夹在中间,够呛!”

“嘘!小声点!别乱议论领导!”

袁天端着餐盘,不动声色地在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邻桌坐着两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夹克的老同志,看样子是退居二线的调研员。他们声音不高,但袁天听力极好。

“……老张,看见没?新来的袁副市长,刚才打饭去了。”其中一个低声说。

“看见了,挺精神的小伙子。就是……唉,这位置不好坐啊。就是……唉,这位置不好坐啊。”被称作老张的摇摇头,夹起一筷子青菜,“你是没见当年钟晓亮刚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雷厉风行!市府办那个王胖子,仗着资格老,在会上顶了他一句,第二天就被打发到档案室喝茶看报纸去了!那才叫立威!

现在这位袁市长?开会时吕孟庆那阴阳怪气的劲儿,搁钟晓亮那会儿,早拍桌子骂娘了!”

“时代不同了,老钟那套太霸道,最后不也……”另一人压低声音,“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局面更复杂。钟晓亮人是倒了,可他那帮子人还在啊,老关系盘根错节。

你看财政局钱胖子,规划局卫麻杆,以前不都是老钟一手提起来的?现在跟邹涛涛那边,跟省里龙书记那边,眉来眼去的。

新市长想推点新东西?难!这帮老油条,有的是办法给你使绊子,还让你抓不着把柄!‘研究研究’、‘考虑考虑’、‘程序复杂’、‘财政困难’,理由张口就来!拖都能把你拖死!”

袁天默默地吃着饭,两位老同志的对话,像几根细针,精准地刺破了笼罩在市政府上空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将底下的暗礁与漩涡清晰地勾勒出来。

暗礁与漩涡清晰地勾勒出来。钟晓亮的余威,龙培的阴影,本土势力的盘根错节,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形的“否决”联盟。

他推动的那些产业新政,在这些人眼中,或许只是搅动他们固有利益格局的麻烦,是需要合力摁下去的“不稳定因素”。

……

下午三点,市发改委主任马国强的到来,带来了一丝不同的气息。

马国强五十多岁,身材敦实,头发有些稀疏,但眼神锐利,透着一股实干家的精悍。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坐下后便摊开笔记本,直奔主题。

“袁市长,您关注的几个重点产业项目,我梳理了一下进度和卡点。”马国强的声音带着点沙哑,但很清晰,“首先是‘青江超算中心’二期扩容项目,土建基本完成,但关键的进口冷却系统和部分高端芯片的采购,被卡在出口许可上,商务局那边协调了几次,进展缓慢,对方咬得很死。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共性技术平台’,几家龙头企业的联合体已经组建,但牵头单位京州理工那边,对市里承诺的配套研发资金拨付进度有疑虑,影响了他们高端人才引进的签约。还有就是……”

马国强条理分明,问题说得透,困难摆得明,没有吕孟庆那种油滑的回避,也没有钱铎那种打着官腔的否定。

他甚至主动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超算中心那边,我建议是否可以尝试双轨并行?一方面继续通过省商务厅甚至商务部渠道施压,另一方面,请科技局和吕局长出面,看能否联合国内有替代潜力的科研院所和厂家,启动备选方案的预研?

哪怕慢一点,也不能被完全卡死脖子。电池平台资金的事,财政局钱局长那边……阻力不小。

可能需要您亲自出面,或者……更高层面协调一下。” 他说到“更高层面”时,目光飞快地扫了袁天一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袁天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马国强的态度,像浑浊水流中的一股清泉,让他看到了在京州并非铁板一块的可能。这或许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