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天焦头烂额地应对着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带来的项目困局时,另一股阴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悄然刮起。
起初,只是在林城本地一个流量颇大的城市生活论坛“林城人家”上,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帖子。标题带着强烈的情绪和诱导性:
《新书记新气象?林城老百姓的民生谁来管?》
《是高科技还是面子工程?智眸科技项目疑云重重!》
《市场建不起来,补偿款拿不到,我们的苦日子何时是头?》
发帖的Id都是新注册的,内容看似站在“群众”角度,充满了“忧心忡忡”和“仗义执言”。
“新书记上任,三把火烧得挺旺,又是高科技,又是大市场,听着是挺唬人。
可咱老百姓关心的是啥?是家门口的路啥时候能修好!是娃儿学校的破窗户啥时候能换上!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有人管吗?钱都投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高科技里去了?还是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那个什么智眸科技,吹得天花乱坠,说是高科技,能给林城带来多少就业?我看悬!
听说引进这项目,县里又是免税又是送地的,代价不小!别是某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拿咱林城的家底去填窟窿吧?这算不算形象工程?”
“新城市场那块地,补偿款拖了多久了?老百姓眼巴巴等着那点钱过日子呢!说是权属有争议?
早干嘛去了?现在卡着不发,是不是想逼老百姓闹事?新书记忙着搞大项目,这些‘小事’就没人管了?寒心啊!”
这些帖子,捕风捉影,移花接木,将袁天力推的产业升级项目污名化为“面子工程”、“不顾民生”,将因张坤系统故意刁难导致的补偿款拖延,巧妙地归咎于袁天“好大喜功”、“漠视群众疾苦”。
它们精准地戳中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群众的痛点——对生活改善的迫切期待和对“官老爷”可能不干实事的固有疑虑。
帖子
“楼主说得对!我们小区下水道堵了两个月了,反映多少次没人管!领导们就盯着大项目!”
“就是,高科技听着好,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啥关系?能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