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间,管委会大楼里那种高速运转的紧绷感似乎松弛了一些。
袁天拒绝了杨明去机关食堂的提议,揣着新领的饭卡,独自走向园区内一片被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包围的区域——创新广场。
这里更像一个充满设计感的商业综合体,而非传统的产业园区配套。
绿植墙生机盎然,开放式咖啡座散布其间,空气中飘散着现磨咖啡豆的醇香和轻快的背景音乐。
绿植墙生机盎然,开放式咖啡座散布其间,空气中飘散着现磨咖啡豆的醇香和轻快的背景音乐。
袁天在一家名为“创客码头”的咖啡馆角落坐下,点了一份简餐。邻桌的谈话声清晰地飘入耳中。
“……A轮估值还是太保守了,老李。我们这套边缘计算节点的能效比,目前国内没有竞品能打。看数据,看实测报告!”
一个穿着连帽卫衣、头发略显凌乱的年轻人激动地敲着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屏幕上满是跳动的曲线图。
他对面,一个穿着poLo衫、气质沉稳的中年男人慢条斯理地搅动着咖啡:“小赵,技术领先我承认。但市场落地场景呢?规模化成本呢?光靠实验室数据和几个样板点,说服力不够。投资讲的是风险可控下的回报预期。”
“场景?智慧工厂的实时设备监测预警,城市安防的边缘智能识别,哪个不是刚需?成本?我们下一代芯片流片回来就能降30%!”年轻人寸步不让。
“下一代芯片什么时候能量产?“下一代芯片什么时候能量产?良品率能保证吗?供应链有备份方案吗?”中年男人抛出一个个现实的问题,语气平和却直指要害。
没有拍桌子,没有打官腔,更没有云山雾罩的“研究研究”。没有拍桌子,没有打官腔,更没有云山雾罩的“研究研究”。
争论的核心赤裸裸地围绕着技术壁垒、市场前景、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每一个词都精准、务实,带着金钱和效率的冰冷计算。
袁天听得入神,这比林城招商会上那些空洞的“政策优势”、“发展潜力”口号,实在得多,也残酷得多。
他快速解决掉午餐,起身准备离开。
经过旁边一桌时,听到一个熟悉的技术名词——“晶圆良品率”。
他脚步顿了一下,目光扫过那桌人。
一个穿着工程师工装、眉头紧锁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复杂图表叹气:“……还是不行,波动太大,良品率卡在89%上不去。Fab那边说工艺参数已经是极限了。”
坐在他对面,一个穿着精致套装、气质干练的短发女士接口道:“王工,光靠Fab那边微调参数空间很小了。我们买的这套AI辅助诊断系统,号称能通过实时生产数据预测并优化良率,钱可没少花。问题到底出在哪?是数据喂得不够?还是模型本身有缺陷?”
那位王工揉了揉眉心:“数据量是够的,但特征工程可能有问题。生产线上几百个传感器,时序数据、图像数据、设备日志……维度太高,噪声也大。
现有的模型框架处理这种高维异构数据,特征提取效率低,关键关联性抓不准。供应商派来的工程师调了几个月,效果也就那样。”
短发女士的脸色沉了下来:“合同里可是写着保证提升3个百分点的!现在别说3个点,稳定提升1个点都做不到。这季度KpI……”
袁天心中一动。AI辅助工业制造,这正是他的专业领域。
他曾在林城构想过类似的应用,但受限于数据基础和企业接受度,只能停留在纸面。眼前这个活生生的难题,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