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 第250章 东海省苏江市高新区!

第250章 东海省苏江市高新区!(2 / 2)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绷的专注力,像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

“这是综合服务大厅。”杨明在一处开阔的环形区域停下脚步。巨大的落地玻璃墙内,数十个开放式工位排列有序。

没有传统印象中高耸的柜台,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流线型服务台。没有传统印象中高耸的柜台,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流线型服务台。

办事的企业人员和市民安静地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与对面的工作人员轻声交流。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项业务的办理进度和等待人数,数字跳动清晰。

袁天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每个服务台面上都立着一个醒目的电子提示牌——“只跑一次”。

他忍不住低声问:“杨主任,‘只跑一次’,这个承诺的底气在哪里?材料万一有缺漏或者流程有冲突呢?”

杨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弧度:“底气在系统,在流程再造,也在责任绑定。我们开发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数据共享,并联审批。

企业或个人在线提交材料,系统会进行智能预审,提示缺漏或冲突。即使现场办理,材料扫描上传,后台多部门同步并联处理,限时办结。

哪个环节超时或者出错,系统自动亮红灯,责任到人,考核挂钩。

一次办不成,就是我们的责任。”他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袁天默然。在林城,“跑断腿”、“磨破嘴”是常态,一个项目审批盖上几十个章,耗上大半年是家常便饭。

而这里,“只跑一次”不是口号,是嵌入整个体系运行逻辑的冰冷规则。他感觉胸腔里那颗属于林城的心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有些闷,有些疼,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震动。

杨明将他带到位于十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门牌上简洁地写着“副主任办公室(挂职)——袁天”。

推开门,大约二十平米的独立空间,装修风格是极致的简约实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台最新款的高配置电脑,靠墙是一排嵌入式文件柜。

角落里摆放着一组线条简洁的沙发和小茶几。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整个高新区核心区的全景图——现代化的厂房、研发中心、设计感十足的孵化器大楼,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深蓝色海岸线。

“袁主任,您看还缺什么,随时跟我说。”杨明客气地说,“您的饭卡、门禁卡都在桌上,连上了内部办公系统和园区一卡通。wIFI密码在便签上。陈主任会议结束后会直接过来。”

“非常好,谢谢杨主任,费心了。”袁天由衷地说。

杨明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袁天一人。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宽阔的道路上,车流如织却井然有序;绿化带修剪得如同艺术品;远处厂房巨大的银色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冷光。

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差距感再次攫住了他。

林城那崎岖的山路、低矮的砖房、为几万块扶持资金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与眼前这幅高效、精密、充满未来感的图景,形成了刺眼的撕裂。

他坐回宽大的办公椅,椅背完美地贴合着腰部的曲线。

打开电脑,屏幕瞬间点亮,桌面干净整洁,只有几个必要的办公软件图标。他点开内部系统,权限已经开通。

海量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视野:最新的产业政策全文、园区企业实时运行数据仪表盘、正在申报的科技项目清单、详细的各部门工作流程手册……信息像经过高度提纯的氧气,毫无阻碍地供他呼吸。

没有层层加密的文件夹,没有需要“特批”才能查阅的内部资料。在这里,信息的透明和流通,本身就是效率的基石。

袁天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巨大的震撼和落差感中抽离出来。

他点开一份名为《苏江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白皮书(最新版)》的文件,目光锐利起来。

既然来了,就不能只做一个看客。他要看清这架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是如何咬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