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孤勇者的微光(2 / 2)

袁天挺直腰背,面色平静,只有微微抿紧的嘴角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李国涛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甚至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但是啊,同志们,我们也要清醒。新东西好是好,但步子一定要稳,效果一定要实。

不能光图个新鲜热闹,搞些花架子、虚把式。最终,还是要落到促进发展、惠及百姓这个根本上来。

要注重实际效果,要稳妥推进!特别是涉及到资金、项目,更要慎之又慎,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这番“表扬”像一盆精心调制的温水,先热后凉。肯定其“新”,更强调“稳”,实质是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小打小闹可以,想动大格局?先掂量掂量。

散会后,县长李卫国在走廊上叫住了袁天。“袁天,”李卫国的态度比以往缓和了不少,甚至带上了一点温度,“青石坳和慧农科技的事,做得不错,有实效。

这样,县里准备整合几个零散的农业信息化项目,成立一个工作专班,你来牵头负责。

还有,工业园那边有几家电子配件企业反映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你也去调研一下,摸清情况,拿出个初步方案来。” 他拍了拍袁天的肩膀,力度适中,“好好干,把工作做实。”

这无疑是释放了一个信号:袁天凭借实打实的“小成绩”,初步赢得了这位务实县长的部分信任,获得了一些更具体、更实在的工作抓手。

虽然离核心权力圈还很远,但至少不再是纯粹的“边缘人”。

然而,在走廊的另一端,常务副县长张坤正和财政局局长马有财、县委办主任刘志刚低声交谈。张坤看着袁天走向李卫国的背影,嘴角向下撇出一个冷峭的弧度,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

“哼,到底是省里下来的,路子野,会搞噱头。”张坤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旁边几人的耳中,“弄个手机App,帮个小公司讨了点残羹冷炙,就搞得风生水起,好像立了多大功劳似的。

李书记那是给他面子,也是给省里下来的背景面子。真当自己有多大能耐了?”

马有财立刻附和,胖脸上堆着世故的笑:“就是,张县长说得对。年轻人嘛,爱出风头,可以理解。

不过啊,这县里的大事,还得靠您这样经验丰富、稳扎稳打的领导掌舵。他搞的那些花活,中看不中用,长久不了。”

刘志刚则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不定,话里有话:“风头太盛,未必是福啊。根基不稳,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咱们林城的水,深着呢。”

这话像一根无形的刺,精准地扎向袁天最大的软肋——外来者、根基浅薄。

张坤满意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眼神中的阴鸷和忌惮又深了一层。袁天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又能搞出点动静的“闯将”,对他这种深耕本地多年、讲究按部就班和利益平衡的“地头蛇”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和冒犯。

袁天每前进一步,都像是在他精心构筑的权力围墙上敲下一块砖。孤立和打压,只会更隐蔽,也更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