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新城之心(2 / 2)

“同志们,这些报告…忧患意识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主流嘛!‘新城之心’是经过国家部委层面多次论证、批复的战略性项目!是我们汉东转型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抓手!

李达康同志在任时,倾注了多少心血?现在前期投入那么大,土地征了,基建启动了,国内外几十家龙头企业都签了意向协议!

这个时候,因为一些理论上的‘可能风险’就畏首畏尾?那我们还谈什么发展?谈什么担当?!”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惯有的“大局观”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几个与他关系密切的常委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省发改委主任立刻接过话头,开始列举项目能带来的巨额税收、就业岗位、产业链拉动效应等诱人数据,试图用经济的暖色调冲淡环境和安全风险的冷峻底色。

省环保厅厅长张明远,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却眼神锐利的学者型官员,忍不住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却针锋相对:“王副省长,发展是硬道理,但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些报告揭示的不是‘理论风险’,是基于科学模型和大量历史案例(他特意加重了语气)推演出的、极可能发生的现实威胁!

青江是京州乃至整个汉东平原的生命线!一旦污染,代价是千亿、万亿都无法挽回的!我们不能用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去赌一个Gdp数字!”

“张厅长言重了!” 王为民副省长提高了声调,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技术是在进步的!环保标准是在提高的!我们的规划采用的已经是国际最先进的工艺路线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配套的环保设施投入也是史无前例的!至于安全风险,哪个大型化工项目没有风险?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把预案做细做实,风险是可控的嘛!不能因噎废食!”

“可是,” 主管水利的副省长也加入了争论,指着水利厅报告中的一页,“青江枯水期的生态流量保障,省人大是有明确立法要求的!项目规划的取水量,已经逼近了法律规定的极限红线!这不仅仅是环保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一旦引发下游地区用水纠纷,谁来负责?”

“水资源可以统筹调配嘛!从邻省协调,或者加大水库蓄水能力建设!” 王为民副省长挥了挥手,仿佛在驱散一只恼人的苍蝇,“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有发展的决心和魄力!现在全国都在抢项目、拼发展,我们汉东好不容易引来这么个金凤凰,难道要因为几条鱼、几口水,就把它吓跑了?那我们就是汉东的罪人!”

“王副省长,您说的‘几条鱼、几口水’,是数百万人的生存底线!” 张明远厅长的声音也冷了下来,带着学者特有的执拗,“邻省的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水库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不是决心魄力的问题,这是自然规律和科学底线的问题!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更不能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争论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涟漪。支持者强调项目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经济收益,认为风险和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技术进步”来解决;反对者则忧心忡忡于环境安全的不可逆破坏和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认为项目选址存在根本性缺陷。

双方引经据典,言辞交锋,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都升高了几度,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粘稠的胶质,压得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