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新城之心(1 / 2)

汉东省委常委会议室的厚重木门无声地滑开,一股混合着红木、高级皮革、新打印油墨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汗意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初冬时节略显阴沉的京州城景。

鳞次栉比的高楼在灰蒙蒙的天幕下沉默矗立,远处新城区那片被蓝色施工围挡圈起的庞大工地——“新城之心”,如同一个蛰伏的钢铁巨兽,在城市的边缘投下巨大的阴影。

窗内,阳光被特制的防眩光玻璃过滤后,只剩下柔和却缺乏温度的光晕,均匀地洒在巨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上。桌面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上简洁却极具分量的几何形吊灯。

会议尚未正式开始。提前抵达的常委们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或翻阅着面前厚厚一摞文件。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像一张被缓缓拉开的弓。

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却足以牵动整个汉东未来的走向——审议《关于“新城之心”超大型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及配套保障的决议草案》。

“新城之心”,这个承载了太多期望与争议的名字,此刻正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与会者的心头。

它是前任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力推的“一号工程”,规划投资近千亿,号称将打造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提供数十万就业岗位,彻底扭转汉东产业结构“偏重偏旧”的局面。

巨大的沙盘模型曾摆放在规划馆最显眼的位置,描绘着一幅令人目眩的工业乌托邦图景:高耸的裂解塔、纵横交错的银色管道、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厂房、配套完善的物流枢纽和生活社区…象征着Gdp的腾飞,象征着政绩的丰碑。

然而,此刻摊在常委们面前的,除了那份充满雄心壮志的《决议草案》,还有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安监局以及多家独立研究机构出具的报告。这些报告如同冰冷的匕首,毫不留情地刺破了华丽的蓝图:

省环保厅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用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勾勒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带来的噩梦:地处京州母亲河——青江上游敏感地带,一旦发生事故或常态排放累积,有毒有害物质将直接威胁下游千万人口饮用水安全;规划中的高污染工序(如苯乙烯、丙烯腈生产)紧邻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红线,迁徙候鸟的栖息地将首当其冲;模型预测,即使采用最先进技术,该区域年均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也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两倍,酸雨频率和p2.5浓度将显着抬升…

省水利厅的《水文地质影响论证》则忧心忡忡地指出,项目规划的取水量巨大,远超青江枯水期保障能力,将挤占农业灌溉和生态基流;庞大的地下管网和厂房地基,可能扰动深层地质结构,诱发局部沉降,甚至影响周边区域地下水质…

省安监局的《重大安全风险源辨识报告》更是触目惊心:规划区内拟集中布置多达七处重大危险源(四级),涉及剧毒、易燃易爆、高压等多种高危物质,一旦发生连锁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现有规划对安全防护距离的预留“过于乐观”,应急疏散预案“存在重大漏洞”。

会议室内的交谈声渐渐低了下去,气氛愈发凝重。主管工业的常务副省长王为民(李达康时代旧部,此项目的坚定推动者之一),手指有些烦躁地敲击着桌面光滑的红木。

他五十多岁,保养得宜,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拢,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唱反调”的报告,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下撇,带着一种被打扰了宏图大业的不悦。他清了清嗓子,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