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抉择!(2 / 2)

夜色深沉,月华如水。袁泽独自站在阳台上,凭栏远眺。京城璀璨的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一直蔓延到天际线。夜风微凉,吹拂着他额前的发丝,却吹不散他心头的万千思绪。

检察制服已经脱下,整齐地挂在房间内。此刻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寂,却又挺拔如山。张振邦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依旧在他脑海中回荡。

他摊开手掌,仿佛左手托着那枚象征着法律监督、惩恶扬善的检察徽章,右手托着那枚象征着统御千军、守护疆土的金色将星。

检察之路:

优势:驾轻就熟。司法系统是他深耕多年的战场,省检常务副检察长(正厅)已是实权高位。侯亮平虽理念不合,但已形成“冷和平”;安欣等干将忠心可用。

整肃司法积弊刚见成效,刮骨疗毒正需持续发力。可预见的前景:深耕司法,有望在系统内更进一步(省检检察长或更高),成为一代“司法巨擘”。

瓶颈:触及“天花板”。在汉东,从正厅到副省级(副检察长转正需中央任命且名额稀缺,或调任副省长)难度极大,沙瑞金、李达康的前车之鉴犹在。侯亮平代表的“程序正义”掣肘始终存在,深层次改革阻力重重。斗争舞台局限于司法领域,对全省大局的影响终究是间接的、局部的。

军旅之途:

机遇:广阔平台!省军区主官(少将)、省委常委!一步跨越副省级门槛,直接进入全省最高决策层!军地融合、国防动员、参与地方重大战略决策,舞台无限广阔!

能将军队的铁血意志、高效执行与地方治理结合,从更高维度、以更强力量守护“法”与“民”!符合其复合型能力特质(法律、情报、行动、战略)。军方高层(张振邦)的赏识与支持是强大后盾。

挑战:全新领域!需快速适应军队体系、树立军事权威。从司法精英到军队统帅,身份转换巨大。

省军区虽属军队,但工作重心在军地协调、国防后备,与野战部队不同,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协调能力。需要暂时放下深爱的司法事业,离开亲手打造的省检团队。

月光流淌在袁泽冷峻的脸庞上,他的眼神深邃如夜空,无数信息流、利弊分析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般在脑海中碰撞、推演。

他想到了京海百姓在王明远死后那压抑的恐惧,想到大风厂工人拿到迟来补偿时的老泪纵横,想到周秉义案中李昌明那绝望又重燃希望的眼神……这些,是他坚守检察阵地的动力。

他又想到了军地联席会议上,地方官员面对军事需求时的无力感;想到了张振邦口中“看不见的暗流”和“蠢蠢欲动的域外黑手”;想到了若能以省委常委、省军区主官的身份,协调军地资源,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如芯片、北斗应用),不仅能强军,更能富民,从根源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这,或许是守护“法”与“民”更宏大的方式!

他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从寒门学子,到国安利刃,到公安厅副厅长,再到省检常务副检察长……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伴随着能力的跃升和责任的加重。他的“剑”,从未拘泥于形式,只为斩断黑暗,守护光明。

“法”与“民”是魂,检察蓝与橄榄绿,皆是躯壳。

只要心之所向,剑锋所指,皆为正义。

更高的位置,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强大的力量,去守护更广阔的疆域和更根本的秩序。

袁泽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如同淬火的精钢。他缓缓抬起右手,对着京城璀璨的灯火,对着汉东的方向,对着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虚握成拳。仿佛握住了无形的权柄,也握住了沉甸甸的使命。

他转身走回房间,拿起保密电话,拨通了省检察院保密线路。电话那头传来安欣恭敬的声音:“袁检?”

“安欣,”袁泽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关于‘老K’团伙深挖和保护伞收网行动,按原定计划执行,授权你全权负责。我近期需离岗处理一些重要事务。省检日常工作,暂由侯副检察长主持。”

没有解释,没有犹豫,只有最简洁的指令。安欣在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但立刻肃然回应:“是!袁检!保证完成任务!”

挂断电话,袁泽走到书桌前。桌面上,静静躺着张振邦副官交给他的那份关于汉东省军区主官职务的《绝密征询意向函》。他拿起笔,在文件末尾的空白处,沉稳地、有力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两个字:

“袁泽。”

落笔无悔。利剑已择新鞘,锋芒直指更辽阔的疆场。

月夜阳台的独处,是袁泽内心权衡的史诗画面。左右手虚托检察徽章与将星的意象,极具象征意义。

他对两条路径的分析(检察的驾轻就熟与天花板,军旅的广阔平台与挑战)冷静而透彻,展现其战略眼光。核心思考“法民为魂,蓝绿为壳”、“更高位置,更大力量守护更广秩序”升华了抉择的高度,将其从个人仕途升华为守护正义形式的战略转换。

最后给安欣的指令干脆利落,展现其统御力;在绝密函件上签名的动作,沉稳有力,象征着最终决定的落定与新征程的开启。月光下的身影,是孤高的王者,更是扛起更重使命的国之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