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曹操练兵严法纪(2 / 2)

他极为重视士卒的生活与待遇。西园军粮饷由朝廷直接拨付,但他仍亲自核查粮米质量,严禁任何军官克扣。他发现冬日营房取暖不足,便设法从自己份例中拨出钱财,购置石炭,确保士卒不受冻馁。若有军士生病受伤,他必令军中医官全力救治,并时常亲自前往探视。

更让士卒感念的是,曹操能记住营中许多基层军官乃至普通老兵的姓名、籍贯甚至家中情况。一次巡营,他看到一个年轻军士对着家书垂泪,上前询问,得知其家乡遭了蝗灾,老父病重。曹操未多言语,次日便派人以其名义,给那军士家中送去了一些钱粮和药物。

校尉大人记得我!校尉大人关心我等死活!——这种被尊重的感觉,在等级森严的军队中,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对于训练刻苦、表现优异的士卒,曹操的奖赏也毫不吝啬。钱财、布帛、甚至提前晋升,皆按章程公开颁赏。每次对抗演练的胜方,不仅能得到酒肉犒劳,其长官还会在全军面前得到曹操的亲口赞扬。

夏侯惇对此有些不解:“孟德,是否过于厚待这些兵卒了?恐其骄纵。”

曹操看着校场上那些在严苛训练后,依旧眼神炽热、对他充满信任的士兵,淡淡道:“元让,御下之道,当如驭鹰。饿则噬主,饱则飏去。既要让其知雷霆之威,亦要让其感雨露之恩。恩威并施,方能令其既畏我之法,亦感我之恩,方能效死力于阵前。”

曹操的练兵方式,自然引来了西园军中其他派系的不满与侧目。尤其是同为八校尉之一的袁绍。

袁绍统领中军,其部多由世家子弟、关系户组成,讲究排场门第,训练则多侧重于弓马骑射等“君子六艺”,对曹操那套近乎折磨士卒的“奇技淫巧”和严苛军法颇不以为然。

一次八校尉联合演武后,袁绍设宴,席间语带机锋地对曹操说:“孟德治军,法度森严,令行禁止,果然不凡。只是…如此操练,是否太过酷烈?士卒亦是父母所生,若损耗过甚,恐非仁者之道。我观我中军将士,弓马娴熟,进退有据,亦不失为强军气象。”

曹操举杯,神色不变,淡然回应:“本初兄所言甚是。然,操以为,战场非狩猎场,敌人更非麋鹿。唯有平时历经生死之险,战时方能临危不乱。仁,当施于守法之卒,而非纵容违律之行。他日若真临战阵,便知分晓。”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自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较量之意。

而曹操麾下的将士,在经过初期的痛苦适应后,无论是体能、战技还是纪律性、团队协作,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开始为自己的精锐身份自豪,对曹操的命令奉若神明。左营的军容、气势,明显压过了其他各营,成为西园军中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数月之后,刘宏亲临西园检阅。当曹操的左营军士踏着整齐划一、撼天动地的步伐,如墙而进,在进行对抗演练时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和悍不畏死的气势时,刘宏眼中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孟德,真将才也!”检阅完毕后,刘宏对陪同的荀彧感叹,“假以时日,此军必成朕手中一柄无可匹敌的利剑!”

荀彧亦颔首:“曹校尉深通御兵之道,严而不酷,恩威并施,左营气象,确非他部能及。”

然而,看着曹操在台下接受部众山呼海啸般的拥戴,看着他那虽恭敬却难掩锐气的背影,刘宏在欣慰之余,心中也掠过一丝极其微妙的情绪。此子能力卓绝,野心勃勃,如今对自己忠心耿耿,乃是手中利刃。然,利刃可伤敌,亦可伤主。将来…此剑之锋芒,是否会始终指向朕所期望的方向?

夜幕下的左营,戒备森严,秩序井然。曹操独立于点将台上,抚摸着冰凉的栏杆,望着远方洛阳城的万家灯火。他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支强军,赢得了陛下的赏识,也压过了袁绍一头。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西园军内部的倾轧不会停止,朝堂之上的风云更是变幻莫测。

他握紧了拳,眼中燃烧着更盛的火焰。这支精锐,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实现更大抱负的阶梯。只是,这柄日益锋利的剑,最终将要挥向何处?是北疆的胡虏,是朝中的政敌,还是…那至高无上的权柄本身?连他自己,在内心深处,也未必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