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园军议露峥嵘(1 / 2)

秋日的西园,虽不及春夏之季百花争艳,却也别有一番疏朗开阔的气象。林木染黄,湖水澄碧,几处精巧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本是帝王游赏散心之所。然而今日,园中气氛却与往日的闲适恬静截然不同。

通往深处演武场的路径两侧,随处可见身着明亮甲胄、手持长戟、神情肃穆的羽林卫士。他们如同钉子般矗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确保连一只无关的飞鸟都无法靠近核心区域。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在原本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之中。

演武场旁,一座平日里用于休憩观景的轩敞水榭,此刻成了临时的议事之所。水榭四面轩窗大开,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空旷的场地和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既保证了视野开阔,不易被窃听,又凭借水域天然形成了一道隔断。

刘宏并未端坐主位,而是负手立于水榭栏杆旁,望着窗外景致。他今日未着冕服,只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骑射服,更显得身姿挺拔,英气逼人。只是那眉宇间凝而不散的深沉,让人不敢因其年轻而有丝毫轻视。

水榭内,已有数人肃立等候。典军校尉曹操站在最前方,身姿如松,眼神锐利中带着压抑的兴奋;他身旁是虎贲中郎将袁绍,衣着华美,气度雍容,但微微扬起的下巴和闪烁的眼神,透露出其内心的志得意满与勃勃野心;再往后,是身材魁梧、面色沉毅的右校尉淳于琼,以及另外几名如赵融、冯芳等被筛选出来的,或出身勋贵、或素有勇力、且在政治上相对可靠的新生代军官。

这些人,可视为刘宏在军中布下的新一代棋子,是他用以平衡、乃至最终取代旧有势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大多年纪不大,渴望建功立业,对皇帝的新政抱有期望,与皇甫嵩等老将的旧部牵扯不深。

脚步声响起,众人精神一振,只见刘宏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那目光并不凌厉,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让原本有些躁动的袁绍也不自觉地收敛了神色,与众人一同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刘宏的声音清朗,在这安静的水榭中格外清晰。“今日召诸位爱卿来此,是有一件关乎社稷安稳、军制革新的大事,要与尔等商议。”

他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让在场众人心中都是一紧,知道今日之事非同小可。

刘宏走到水榭中央,那里早已摆放好一张巨大的洛阳及京畿地区沙盘,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栩栩如生。

“自我大汉光武中兴以来,北军五校尉一直肩负卫戍京师、征伐四方之重任。”刘宏的手指划过沙盘上代表北军驻地的标识,语气平稳,“然,时移世易,北军承平日久,积弊渐生,编制僵化,已难以完全适应如今内外局势之需。且……”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虽未明言,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之语指的是什么——北军之中,皇甫嵩的旧部势力盘根错节,已非铁板一块的皇帝亲军。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到了自己那封密奏。袁绍亦是心中一动,隐隐预感到了什么。

“朕意已决,”刘宏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在北军五校之外,另设一新军,名曰——西园军!”

西园军!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另设新军!这意味着将完全绕开现有的北军体系,建立一支全新的、直属于皇帝的武装力量!

“此军,不隶北军体系,不受太尉府常规节制,”刘宏一字一句,清晰地界定着这支新军的属性,“直接听命于朕!乃朕之亲军,帝国之锋刃!”

直接听命于皇帝!亲军!锋刃!

每一个词,都让在场的新生代将领们心跳加速,血液沸腾!这意味着无上的荣耀,更意味着直达天听的机遇和巨大的权力!

“西园军初设,暂编八部,设八校尉统之,故亦称‘西园八校尉’。”刘宏继续说道,并开始点名,“曹操!”

“臣在!”曹操一步踏出,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朕命你为典军校尉,掌西园军一部,驻守洛阳西郊,负责京西防务及策应各方!”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曹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典军校尉,虽与前职同名,但意义截然不同,这是陛下将他真正视为心腹,纳入新军核心体系的标志!

“袁绍!”

“臣在!”袁绍强忍着心中的狂喜,努力让自己显得沉稳些,迈步出列。

“朕命你为中军校尉,掌西园军一部,驻守洛阳南郊,负责京南防务及仪仗宿卫!”中军校尉,听起来似乎更贴近中枢,袁绍心中甚是满意。

“臣,领旨!定当恪尽职守,卫护陛下与京畿安危!”袁绍也郑重行礼。

“淳于琼!”

“末将在!”淳于琼声如洪钟。

“朕命你为右校尉,掌西园军一部,驻守洛阳东郊,负责京东防务及与北军联络协调!”

“末将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