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卢植放下手中的文书,已是老泪纵横,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老臣……老臣尸位素餐,竟不知民间疾苦、社稷危殆至此!臣有罪!请陛下治罪!”
荀彧也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沉声道:“陛下,若这些情报属实,则太平道之患,犹胜鲜卑十倍!其势已成,若待其甲子发难,则八州震动,天下板荡,恐非虚言!”
贾诩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一丝阴冷:“铁官资敌,豪强为虎作伥,官吏或同流合污,或畏之如虎。太平道借此天时(民怨)、地利(组织)、人和(渗透),其势确已难制。若按常理应对,剿抚并用,恐已来不及。”
刘宏转过身,扶起卢植,目光扫过三位股肱之臣,声音斩钉截铁:“常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朕召诸位来,不是听你们说有多难,而是要你们与朕一同,寻一条生路出来!”
他走到舆图前,用手指重重地点在帝国的腹心之地:“太平道如同疫病,其根源在于民之饥寒,吏之腐败,豪强之掠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疲于奔命,最终被其拖垮!朕欲行‘釜底抽薪’之策!”
“釜底抽薪?”荀彧眼神一亮,捕捉到了关键。
“不错!”刘宏目光灼灼,“其一,经济上‘抽薪’!立即着手,重启并强化‘均输平准’,由国家调控重要物资,打击囤积,平抑物价,同时试行‘限田令’与‘假民公田’,安置流民,与豪强争夺民心与劳力!此事,文若(荀彧字),你为主,卢公为辅,尽快拿出详细方略!”
荀彧浑身一震,感受到巨大的信任与责任,立刻躬身:“臣,领旨!必当竭尽所能!”
“其二,吏治上‘抽薪’!”刘宏继续道,“朕已初步组建‘御史暗行’,如今看来,远远不够!卢公,你即刻与文若商议,拟定章程,扩大暗行规模,赋予其更大权柄,专司监察地方豪强与贪官污吏,收集罪证!我们要精准打击,拿几个最肥、最恶的开刀,立威天下!”
卢植擦去眼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老臣遵旨!定将此鹰犬之刃,磨砺锋利!”
“其三,军事与情报上‘抽薪’!”刘宏看向贾诩,“文和(贾诩字),你对阴谋诡计、人心把控最是擅长。朕要你统筹各方情报,针对太平道,行分化、离间、渗透之策!搅乱其内部,拖延其准备!同时,密令皇甫嵩、段颎,对北军及边军进行针对性调整和秘密部署,但要外松内紧,绝不能引起大规模警觉!”
贾诩微微躬身,声音依旧平淡:“臣,明白。必使其未战先乱,疑窦丛生。”
“其四,”刘宏最后说道,目光冰冷,“思想上的‘抽薪’!揭露符水真相,推广真正医药,批驳‘苍天已死’之谬论!此事,卢公可联络蔡邕等大儒,共同发声!”
战略已定,分工明确。一股同仇敌忾、背水一战的决绝气氛,在温室殿内弥漫开来。
刘宏看着眼前这三位风格迥异,却皆为人杰的臣子,心中稍安。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狂风暴雨还在后面。
“诸位,”他沉声道,“帝国命运,在此一举。望诸位与朕,同心戮力,挽此天倾!”
“臣等,万死不辞!”三人齐声应道,声音在温暖的殿宇中回荡。
然而,就在这次定帝国命运的密议即将结束之时,刘宏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目光却若有深意地扫过荀彧:“文若,你荀家颍川名门,交游广阔。对于豫州……尤其是颍川郡的官吏、豪强,想必颇为熟悉吧?”
荀彧闻言,身形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恭谨答道:“臣……略知一二。”
刘宏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但这一问,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荀彧心中,以及在场另外两位人精的心中,荡开了层层涟漪。陛下此言,是单纯的询问,还是……另含深意?
悬念,伴随着对身边人的一丝审慎,悄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