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铸盾者(1 / 2)

外界的喧嚣与质询,如同拍击在礁石上的浪花,在719厂这座沉默的堡垒外碎裂、退散。陈北玄“更快的奔跑”的指令,化为了厂区内每一个实验室、每一条生产线更加高效、也更加专注的运转。所有的智力与资源,都被集中投向那个全新的、至关重要的目标——构建信息层面的“绝对防御”。

“堡垒”计划

这项绝密计划被命名为 “堡垒” ,由赵磊担任总指挥,季岚负责理论支撑,林雪统筹安全与反渗透。其核心任务,并非打造更锋利的矛,而是锻造一副能隔绝一切“深渊低语”与外部信息窥探的、无形的“铠甲”。

计划分为三个核心方向,同步推进:

1. “绝缘层” - 物理与逻辑隔离强化:

赵磊的工程团队对现有的“探针”网络骨干数据链路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采用了更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确保通信加密,更在关键节点之间,部署了由苏桐团队设计的 “混沌信息中继器” 。这些中继器并非简单地传输数据,而是会对流经的所有非核心指令信息,进行实时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化扰乱和重组,使得任何试图从外部窃听或分析数据流的行为,得到的都只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时刻变化的“信息噪声”。这就像在网络的动脉血管中,注入了一层不断流动的、隔绝窥视的“信息血浆”。

2. “静默场” - 异常信息辐射屏蔽:

这是“堡垒”计划的技术核心,也是最艰巨的挑战。季岚团队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主动抵消或屏蔽掉“信息化幽灵面纱”效应运行时,必然会产生的那种微弱的、却能被特殊手段捕捉到的“Ω辐射”及其信息共鸣。

他们从“失控涟漪”实验中汲取了反面教材。既然特定的脉冲能引发共振,那么理论上,也存在能够抑制甚至抵消这种共振的“反脉冲”。团队夜以继日地构建着复杂的反向模型,试图设计出一种能够覆盖整个719厂核心区域及“探针”网络关键节点的 “主动抵消场” 。这个场本身不携带任何信息,其唯一作用,就是如同一个无形的“消音器”,将己方技术活动产生的那些“信息指纹”和“时空涟漪”,在逸散出去之前,就尽可能地抹平、中和。

3. “哨兵”系统 - 外部信息攻击预警:

林雪的安全部门与算法团队合作,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监控系统。它不再仅仅监控物理入侵和网络攻击,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了更抽象的“信息环境”层面。系统会持续扫描和分析来自外部的一切非传统探测信号(如那些用于“联合探针攻击”的复杂调制波)、全球范围内与基础物理和异常现象相关的学术动态、甚至是一些特定频段的、看似无意义的宇宙背景辐射波动。其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异常信息特征库”,并训练AI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出任何可能指向己方的、带有敌意的“信息层面”的窥探或攻击企图,实现早期预警。

困境与突破

“堡垒”计划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静默场”的研发遭遇了巨大的理论瓶颈。要精确抵消自身产生的复杂信息辐射,其难度远超制造噪音进行干扰。最初的几次现场测试,非但没能实现“静默”,反而因为控制不当,产生了更加怪异和明显的能量波动,险些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