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不归之点(2 / 2)

在719厂最核心的决策层会议上,陈北玄面前摆放着两份报告:一份是“蜃楼”协议造成的损失评估和外部威胁升级的分析;另一份,是“伏羲”计划理论组提交的、关于“量子信息雕刻”效应潜在军事应用前景的概念性推演报告(仅限理论,不含任何实验数据)。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一个一旦迈出就再也无法回头的“不归之点”。

一条路,是彻底封印“伏羲”,将其视为一个危险的、不应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集中全部资源,巩固“探针”网络,与对手在“探测与反探测”的传统维度上进行一场艰苦的、消耗国力的军备竞赛。

另一条路,则是承认“伏羲”所代表的方向是未来不可避免的战场。顶着巨大的伦理风险和技术不确定性,投入所有力量,试图在那条危险的道路上,抢在所有对手之前,建立起绝对的优势,哪怕这意味着将“认知”本身,拖入战争的泥沼。

“我们曾经以为,‘看见’即是力量。”陈北玄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中回荡,“后来我们发现,‘理解’是更深层的力量。而现在,‘影响’甚至‘塑造’认知的力量,已经露出了它的冰山一角。”

他拿起那份概念推演报告,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选择彻底封印,意味着我们将主动权让出。也许能换来一时的安稳,但当其他势力,那些可能毫无伦理顾忌的势力,掌握了这种力量时,我们连反抗的念头都可能无法升起。”

他放下报告,语气沉重而坚定:“但我们选择继续前行,就意味着我们亲手将人类文明,推入了一个连我们自己都无法预测其终点的、全新的黑暗森林。我们手中的火把,可能照亮前路,也可能……焚毁一切。”

他停顿了许久,最终,用一种仿佛承载了整个文明重量的声音说道:

“我决定,‘伏羲’计划转入‘有限度、最高管控’研发阶段。成立由科学家、伦理学家、军事战略家和安全专家组成的‘普罗米修斯理事会’,其唯一职责,不是推动研发,而是为这项技术设定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并监控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将继续探索,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在由理性与责任铸就的、最狭窄的钢丝之上。”

“我们已经跨过了不归之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我们手中的火种,最终照亮的是天堂,而非地狱的入口。”

决定已然做出。前路是更深邃的黑暗,还是人类认知的终极升华,无人可知。持灯者们收起了短暂的彷徨,再次握紧了手中的光芒,只是这一次,他们的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光芒深处,传来的、足以灼伤灵魂的冰冷与滚烫。

不归之点之后,唯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