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余波与涟漪(2 / 2)

“第一,倾注大量资源,试图从理论上破解或解释这种‘异常探测’现象。”

“第二,加速其下一代隐身技术(如更先进的等离子体隐身、自适应外形)的研发,试图绕开我们当前的探测维度。”

“第三,可能采取更激进的情报手段,包括网络渗透、人力策反,甚至不惜发动物理破坏,目标直指‘铸鼎’工程的核心人员与设施。”

“第四,在国际舆论和军事外交层面,可能发起新一轮的‘技术安全’指控,试图营造对我不利的战略环境。”

最高领导在听取汇报后,指示:“‘铸鼎’工程的战略优先级维持最高。要利用好这次成功带来的‘威慑窗口期’,加速推进系统优化和实战部署。同时,安全防线必须前移、加固,确保核心技术万无一失。对于外部的猜测与刺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承认、不否认、不解释,维持‘模糊威慑’的最大效果。”

暗流的转向与新的序章

就在719厂全力消化演习成果、磨砺锋芒之际,林雪监控到的一些细微动向,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

数个与境外情报机构有关联的“前沿科技投资公司”,近期异常活跃,其关注的领域悄然从传统的半导体、人工智能,扩展至一些非常冷僻的基础物理研究领域,尤其是与“时空度量”、“背景辐射异常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设备供应商。

同时,一些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收到了来源模糊、但报酬极其丰厚的“咨询邀请”,问题大多围绕“是否存在超越标准模型的可工程化物理效应”以及“如何探测极微弱时空曲率变化”。

“他们在撒网,试图从理论源头找到线索。”林雪向陈北玄汇报时,语气凝重,“虽然方向还很发散,但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并且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陈北玄对此并不意外。“科学的探索没有国界,但技术的应用有。”他平静地说,“他们迟早会摸到一些边角。所以,我们的领先优势,必须持续扩大。”

他走到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扩建的新厂房。那里,将是下一代“探针”节点和更强大数据融合系统的生产基地。

“演习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仿佛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的同伴说道,“我们点燃了火把,照亮了一片未知的领域。现在,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片光。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这火把燃得更亮,更要确保,只有我们,掌握着点燃和控制它的方法。”

“铸鼎”工程的余波尚未平息,新的、更深层次的较量已然展开。技术的鸿沟一旦拉开,追赶者必将倾尽全力。而持灯者们的使命,便是在这片日益汹涌的暗潮中,守护好这束引领文明前行的、脆弱而又强大的光芒。

新的序章,在无声中翻开了第一页。挑战,已来自更深、更广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