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件限幅器:核心中的核心,采用模拟电路而非数字芯片控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包括遭受EMP攻击),都能物理性地切断能量供应,将工作强度锁死在绝对安全线以下。
2. 实时环境监测联动闭锁:装置启动瞬间,即与遍布厂区的环境异常监测网络绑定。任何监测点的异常读数,无论多么微小,都将触发系统毫秒级即时关机。
3. 双路径特征频谱监控:在装置内部植入专门针对“路径B”特征频谱的监测模块,一旦检测到相关征兆,优先于任何其他指令执行闭锁。
4. 冗余决策机制:任何涉及“深羿”技术的实验或应用,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季岚)、安全官(林雪代表)、项目总负责人(陈北玄)三重独立确认授权。
5. “自杀开关”协议:在极端情况下,林雪及其领导的安全部门被授予最高权限,无需经由技术团队,可直接远程永久性物理销毁核心装置及数据。
6. 心理阈值监测:所有核心研究人员需定期接受心理评估,确保其处于理智、冷静、审慎的状态,任何对技术产生过度狂热或冒进倾向的个体,将被暂时或永久调离岗位。
7. 伦理委员会的一票否决权:伦理与安全监督委员会对任何新的研究方向或应用场景拥有最终否决权。
这七重枷锁,一环扣一环,从物理到数字,从技术到人性,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它繁琐、沉重,甚至有些拖累效率,但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影子低语”的坚决回应。
信心的重塑
当“锻炉”行动的报告和陈北玄批准的“七重枷锁”体系方案,摆放在所有核心成员面前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不再是恐惧和压抑,而是一种沉重的、如同接过千斤重担般的肃穆。
“我们害怕过,这不可耻。”陈北玄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可耻的是被恐惧支配,从而放弃光明。我们现在所做的,不是消除所有的风险——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将风险理解、框定、并牢牢锁在笼子里。‘七重枷锁’就是我们打造的,最坚固的笼子。”
他目光扫过季岚、苏桐,以及每一位研究人员:“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是懵懂的持灯者。我们清楚地知道火为何会灼伤,也掌握了驯服它的方法。我们的信心,不应再来源于无知者无畏,而应来源于这份极致的认知与掌控。这才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唯一基石。”
会议结束后,苏桐没有立刻返回实验室,她走到走廊的窗前,看着下方厂区依旧繁忙的景象。那种如芒在背的恐惧感似乎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心情——一种背负着沉重枷锁,却也因此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地走在正确道路上的觉悟。
火光依然危险,但他们已学会了与火共舞的规则。影子依旧在低语,但持灯者们已经筑起了隔音的墙。前路未卜,但队伍的步伐,在经历了这次彻底的淬炼后,变得更加沉稳、坚实。
“深羿”项目,在经历了灵魂的洗礼后,终于以一种更加成熟、也更加可怕的形态,重新上路。它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将根基扎进了现实与理性的坚硬土壤中。这团被彻底驯服的火,即将开始真正展现其塑造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