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创新联盟”的招募工作进展神速,不仅涵盖了之前预期的医疗、精密制造领域,甚至吸引了来自能源(高效热电转换)、交通(轻型高强度结构)、电子信息(微型传感器)等行业的巨头加入。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灵枢”技术本身,更是719厂所展现出的那种能够贯通基础研究、前沿构想与工程实现的强大体系化能力。
一个以719厂为核心节点,辐射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共同体”雏形初现。这个共同体不仅为719厂提供了更广阔的技术应用场景和市场反馈,更在无形中构筑了一道基于共同利益和技术依存度的、坚韧的“产业护城河”。
新的挑战与抉择
然而,声誉和关注度的提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为复杂的抉择。
上级部门在与陈北玄的一次非正式沟通中,委婉地提出,希望719厂能考虑在“不影响核心机密的前提下”,适当“展现开放与合作的形象”,例如,有限度地参与某些政府间的高科技合作项目,或接受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国际主流媒体的采访。
同时,来自军方不同部门、乃至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合作请求与项目邀约也雪片般飞来,其中不少项目方向与719厂自身的“巡天”、“后羿”等核心计划存在资源竞争或技术路线差异。
陈北玄站在办公室的巨幅世界地图前,地图上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敌我标注,而是布满了代表学术影响、战略关注、产业合作、潜在竞争的复杂网络和节点。
他知道,719厂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他们不再是一个可以默默埋头苦干的隐秘研发机构,而是成为了一个身处聚光灯下、承载着多方期望和审视的战略实体。
如何平衡“核心保密”与“适度开放”?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坚持自身技术路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如何在纷至沓来的合作邀请中,辨别真正的机遇与潜在的陷阱?
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他和他的团队以极高的智慧和战略定力去应对。
星尘与铁砧的共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地位、影响力和责任的跃升。前方的道路更加宽广,但也布满了更加复杂的迷雾和岔路。这阵阵涟漪,既是肯定,也是考验。719厂这艘航船,必须调整好风帆,在赞誉与审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航道上,谨慎而坚定地继续前行。真正的征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