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项目的成功与719厂的蜕变,让陈北玄和周卫国深刻地认识到,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先进的设备可以购买,技术可以攻关,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人才队伍,才是企业乃至国家军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他们决心将719厂打造成为一个不仅能出装备,更能出人才的 “人才摇篮”。
这个“摇篮”的建设,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工程。
第一层:内部培养与技能传承。
针对厂内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建立了常态化的“岗位赋能” 体系。
· “麒麟讲堂”: 每周固定开设,由陈北玄、各技术领域带头人、甚至外聘专家授课,内容涵盖前沿技术动态、项目管理、质量工具、跨学科知识等,旨在拓宽员工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 “名师带高徒”计划: 将王师傅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青年技工结对,不仅传授精湛的手艺,更传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设立了“伯乐奖”和“骏马奖”,激励教与学的积极性。
· “技能比武与创新大赛”: 定期举办各类技能竞赛,鼓励一线工人在工艺改进、工具创新、效率提升等方面提出“金点子”,并给予重奖,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第二层: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前置。
719厂不再被动地等待大学毕业生,而是主动将人才培养的环节前置到校园。
· “麒麟”定制班: 与国内几所顶尖的工科院校(如国防科大、哈工大、北航等)合作,开设“先进陆装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本科及硕士定制班。课程由高校教授和719厂专家共同设计,学生定期到厂里实习、参与实际项目,毕业后优先入职。
· 共建联合实验室: 在高校设立联合实验室,如“先进电驱动技术联合实验室”、“智能车辆电子联合实验室”等。厂里提供实际课题和经费支持,高校师生进行前沿探索,成果优先在719厂转化,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 设立“麒麟”奖学金/奖教金: 激励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和潜心育人的教师,提前锁定和吸引潜在人才。
第三层: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凝聚。
对于顶尖人才和急需领域的专家,719厂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