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暴雨与泥泞的洗礼(2 / 2)

“必须加强内部除湿能力!考虑增加小型除湿装置,或者改进空调系统的除湿逻辑。”陈北玄记录下这条关键意见。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一次模拟强渡水障的测试中。

测试要求“麒麟”通过一段水深约1.2米(略超过其涉水深度设计极限)的河道。在精心准备后,“麒麟”缓缓驶入浑浊的河水,电机和关键部件依靠密封和内部正压通风系统维持工作。

前半段顺利,但当车辆行驶到河中心,水深达到最大时,异变突生!

驾驶舱内突然响起刺耳的报警声!主控计算机多个模块报出通信中断错误,部分屏幕黑屏,车辆动力并未丧失,但操控响应变得极其迟缓!

“紧急倒车!退出河道!”陈北玄在岸上指挥部,心提到了嗓子眼。

车辆在驾驶员和经验丰富的测评队员共同努力下,艰难地倒回了岸边。一出水面,技术团队立刻冲上去检查。

经过紧张排查,问题根源令人哭笑不得——河底一根被水流冲下的、带有尖锐断口的粗大树干,在车辆经过时,恰好刮蹭并部分切断了沿着车体底部布设的一束主干通信光缆!虽然光缆有保护套管,但在尖锐物体的猛烈冲击下,依然未能幸免。

这个意外暴露了线缆布设防护的薄弱环节。“所有关键线缆,特别是主干网络,必须重新规划走线路径,避开易受损区域,并加强物理防护,比如加装重型铠甲套管!”陈北玄当即下令。

暴雨和泥泞的洗礼,持续了近一个月。当试验结束时,“麒麟”的丛林迷彩上沾满了难以清洗的泥渍,一些边角部位出现了初期的锈迹,内部也残留着潮湿的气息。它看起来有些狼狈,但每一个参与试验的人都清楚,这次经历的价值无比珍贵。

它暴露了在湿热多雨环境下,密封设计、防腐蚀处理、电气安全、线缆防护以及内部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的数十个细微却可能致命的缺陷。用户测评队提出的关于改善舱内环境、增加防滑措施、优化泥地驾驶模式等建议,更是极具实战价值。

总结会上,陈北玄看着窗外依旧淅淅沥沥的雨水,坚定地说:“雨水和泥泞,让我们看到了‘麒麟’在成为全能战士道路上的又一块短板。但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我们要把这次洗礼获得的经验,转化为更完善的防水防潮设计、更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更细致的用户体验优化!”

“麒麟”的征程,没有坦途。无论是冰原、沙漠还是雨林,每一次极端环境的考验,都如同一位严苛的导师,用最直接的方式,指出它的不足,鞭策它走向更加强大和完美。这场暴雨与泥泞的洗礼,未能阻挡它的脚步,反而为它披上了又一层适应战场的坚韧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