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玄立刻解释道:“我们设计了多重冗余和降级模式。即使主计算机故障,还有备份系统可以接管;即使所有电子设备失效,炮长和车长依然可以通过机械备份装置进行瞄准和射击,确保最基本的战斗能力。”
最让调研队感兴趣的,是模块化设计的演示。当他们看到那个货运模块在短短几分钟内被自动装卸到平台上时,眼睛都亮了。
“这个好!这个太好了!”雷副旅长拍着大腿,“以后往前线送弹药、运伤员,或者拉个指挥方舱,可就方便太多了!就是不知道这模块结不结实,经不经得起颠簸?”
陈北玄安排了对模块进行了振动和冲击测试,其坚固程度让调研队放下了心。
随后的几天,调研队深入车间,查看了正在建设的新生产线,了解了质量控制流程,甚至就一些细节设计提出了大量尖锐而具体的意见:
“这个舱门把手的位置不合理,戴着厚手套不好用力!”
“这个检修口太小了,胖点的人都钻不进去!”
“建议在这里加个扶手,上下车方便!”
“电台的备用电池能不能设计成更容易快速更换的卡扣式?”
这些来自一线、带着泥土味的建议,被719厂的工程师们如获至宝般地记录下来。许多是他们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想不到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易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调研结束前的座谈会上,雷副旅长的语气明显柔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期待:“陈总师,周厂长,说实话,来之前我们心里是打着鼓的。觉得这东西太先进,怕中看不中用。但这几天看下来,摸下来,我们信了!这东西,是真有料!虽然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但大方向绝对没错!我们部队,盼着能早日用上这样的好装备!”
他顿了顿,环顾自己的队员,声音洪亮地说:“我代表我们旅表个态,只要‘麒麟’定型,我们愿意第一个接装,第一个形成战斗力!并且,我们愿意作为长期的用户试验单位,把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你们,一起把这‘国之重器’打磨得更加完美!”
这番话,是对“麒麟”项目最高的褒奖,也是最沉重的托付。
送走用户调研队后,陈北玄立刻组织团队,对收集到的上百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深入分析。许多合理的建议被迅速采纳,并体现在了正在优化的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中。
第一支用户调研队的到来,如同一次精准的“战场输血”,将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和实战经验注入了“麒麟”的研发血脉,使得这台未来的陆地霸主,在诞生之初就深深烙下了“为兵而造,为战而生”的印记。这条路,走得更加踏实,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