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局,陈北玄没有急于拍板。他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系统工程思维和决策能力。
他首先叫停了所有车型的详细设计,召开了一次全体车族项目负责人参加的系统架构协调会。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陈北玄开门见山,“我们在用孤立的思维去设计每一个车型,然后再试图把它们硬塞到同一个底盘上。这必然会导致冲突和妥协。”
他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框架——“基于任务模块的通用化开放架构”。
“我们必须从顶层重新定义我们的底盘。”他解释道,“它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车’,而应该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移动平台’。这个平台提供标准的动力接口(机械、电力、数据)、标准的承载基座、标准的防护模块安装点。”
他指着白板上的架构图:“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开发可快速拆换的‘任务模块’。”
· “主战坦克模块”就是一个集成了大口径火炮、先进火控和重型装甲的封闭式炮塔。
· “步兵战车模块”则是一个拥有大空间乘载员舱、侧开或尾开大门以及中型武器站的独立舱体。
· “自行火炮模块”可能是一个带有大型驻锄和自动装弹机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战斗部。
· “指挥方舱模块”则是一个高度集成了通信和指挥设备的密封舱。
“这样一来,”陈北玄总结道,“我们的核心工作是优化和标准化这个基础平台,确保其动力、承载、防护和接口的通用性与可靠性。而任务模块,可以由不同的团队并行开发,甚至可以引入外部竞争。平台与模块之间,通过严格定义的物理接口和电子协议(基于升级版的Vdb总线)进行连接和信息交互。”
这个思路,如同醍醐灌顶,瞬间化解了诸多矛盾。它将复杂的车族化问题,分解为了“平台通用化”和“任务模块专业化”两个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层面。
会议结束后,争论变成了热烈的讨论,方向变得清晰。研发中心的力量被重新整合,一部分人专注于基础平台的优化和接口标准的制定;另一部分人则开始分组进行不同任务模块的概念设计。
车族化的挑战,在陈北玄高屋建瓴的架构调整下,从一个看似无解的死结,变成了一项可以系统推进的宏伟工程。这条通往钢铁洪流的道路,虽然依旧布满荆棘,但前进的方向,已然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