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原上的极限测试(1 / 2)

全尺寸样机的研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个子系统如同精密钟表的齿轮,在陈北玄的统筹下逐步啮合。然而,理论设计和台架测试终究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的严酷。为了提前暴露潜在问题,验证关键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陈北玄决定,不等全尺寸样机完成,先带领一支精干的先遣队,携带核心的动力-传动-控制总成(即“动力包”),奔赴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高原极限环境测试。

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高原的低气压、低含氧量、强紫外线辐射和巨大的昼夜温差,对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和材料性能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一旦动力包在高原出现严重故障,不仅会延误项目进度,更可能打击团队士气。

但陈北玄坚持认为,与其等全尺寸样机造出来再发现问题,不如主动将最核心的子系统置于最恶劣的环境中锤炼。“让问题暴露在实验室,而不是未来的战场上。”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周密的准备,一支由陈北玄亲自带队,包括小张(负责控制系统)、小李(负责总线与数据)、钱师傅(负责机械维护)以及两名司机兼保障人员的六人先遣队,带着那个被严密包裹、重达数吨的动力包总成和全套测试设备,搭乘专门的运输车辆,踏上了前往青藏高原的漫漫征程。

目的地是某兵站附近的一处秘密测试点,海拔超过4500米。随着车队不断爬升,空气中的氧气愈发稀薄,强烈的日照和呼啸的狂风让人意识到这片土地的严酷。先遣队的成员们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呼吸困难。陈北玄自己也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指挥队伍安营扎寨,检查设备状态。

测试在抵达后的第二天清晨展开。当动力包从恒温运输箱中取出,暴露在凛冽的空气中时,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启动前全面检查!”陈北玄的声音在呼啸的风中有些失真,但指令清晰。

“冷却液冰点确认,符合要求!”

“所有线缆连接紧固,绝缘电阻正常!”

“控制电源接通,系统自检通过!”

“启动!”

小张按下启动按钮。高原的低气压似乎让电机的嗡鸣声都变得有些不同,带着一丝空旷的回响。数据通过无线链路传回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

“空载启动成功!转速稳定!”小李盯着屏幕报告,但眉头随即皱起,“不过……母线电压有点波动,控制器内部温度上升比平原快!”

“正常现象,低气压影响散热效率。继续,加载测试!”陈北玄沉着应对。

模拟负载被逐步加上。动力包开始发出低沉的咆哮,输出着强大的扭矩。然而,随着功率的提升,问题开始显现。

“报警!IGbt散热器温度超过一级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