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安石变法(1 / 2)

金光一闪,巨幕拉开,众人眼前出现熟悉的景象,

这才纷纷松了口气,

过了十几日,从起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逐渐习惯和满怀期待,

忠实的观众们终于将天幕盼了回来。

【王安石变法】

天幕之下,被盘点的主角在万众瞩目之下猛地抬头,

王安石眼中爆发希望,没有人比他还要迫切地想要知道起义相关的事了。

【指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这次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最后以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变法?”

秦始皇摸了摸下巴,“不知与秦国的变法相比如何?

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看来是上位者支持的力度不够大,或者上位者的话语权不强啊。”

皇帝和臣子们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主强臣就弱,主弱就压不住有些异心的臣子了。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

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

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神宗采纳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并要求其尽心辅佐。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

【其一为富国之法中的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

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此举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也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

矛盾。

但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这个政策好!”

宋仁宗时期,一位老汉激动地站了起来,

“俺老汉别的不懂,但至少为我们种田的庄稼人考虑了,”

“是嘞,不说效果咋样,这位大人眼里好歹有我们庄稼人在!”

【其一为富国之法中的募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

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有利于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