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深秋的凌晨,韩风独自坐在交易室里,目光凝重地盯着屏幕上的动力煤2401合约走势图。账户资金在豆粕战役获胜后已经突破了一千一百万元,但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与其他品种截然不同的市场——动力煤的政策市。这里的游戏规则不仅由供需关系决定,更被一层看不见的政策之手牢牢掌控着。
在这个市场中,读懂政策比读懂图表更重要,把握政策意图比把握买卖点更关键。
十月初的动力煤市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在每吨900元附近震荡,这个价格既不高到引发政策调控,也不低到让煤矿企业亏损。韩风通过深入研究历年动力煤走势发现,这个品种的波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每当价格突破千元大关,政策调控就会如影随形;而当价格跌至700元以下,保供稳价政策又会悄然出台。
“在动力煤市场生存,首先要理解政策的边界在哪里。”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下这句话。他仔细研读了国家发改委历年来的政策文件,发现动力煤价格的“绿色区间”在570-770元/吨之间。但这个区间在2023年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随着煤炭生产成本上升和能源转型推进,市场对合理价格区间的认知也在逐步重构。
十月中的一个周日下午,韩风注意到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推动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煤炭产量保持高位”。这则看似常规的表态,在他眼中却蕴含着重要信息。他立即调阅了近期所有部委关于煤炭市场的发言,发现“保供稳价”一词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
“政策信号正在累积,就像暴风雨前的低气压。”韩风轻声自语。基于对政策信号的敏感,他开始小规模建立动力煤多头仓位,在905元/吨附近买入三十手。与以往不同,这次他特意将止损设置在880元,这个位置不仅是技术支撑位,也刚好是市场公认的“政策底”附近。
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动力煤价格在窄幅区间内波动。论坛上充斥着看空的声音,许多人认为高库存和进口煤增加将压制价格。但韩风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主要港口库存虽然绝对值仍高,但去库速度在加快;更重要的是,进口煤价格优势正在缩小,国内煤炭的竞争力在回升。
“市场的表象往往掩盖着本质。”韩风在日志中记录道。他维持着多头仓位,耐心等待政策的发酵。
十月二十六日,转折点终于出现。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对煤炭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但与往常不同,这次会议特别强调要“依法采取干预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消息传出后,动力煤期货应声下跌,当日跌幅超过百分之三。市场上恐慌情绪蔓延,多头纷纷平仓离场。但韩风却从这份看似利空的公告中读出了不一样的信息:政策干预的目的是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而不是让价格暴跌。当前价格已经接近区间上沿,政策的出台恰恰证明了上方边界的明确。
“政策划定了波动的边界,也提供了交易的参照系。”韩风思考着。在价格跌至885元时,他不仅没有平仓,反而进行了加仓。
随后的市场走势验证了他的判断。在政策干预下,动力煤价格并没有持续下跌,而是在880-920元区间内震荡整理。这种“上有顶、下有底”的走势,正是政策市的典型特征。
十一月上旬,韩风等来了他预期的政策利好。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煤炭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这项政策看似与短期价格无关,但实际上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将在中长期影响煤炭供应结构。
更关键的是,随着冬季供暖季的到来,动力煤需求稳步上升。韩风通过监测电厂日耗数据发现,沿海八省电厂的煤炭日耗已经连续两周环比增长,同比增幅达到百分之五以上。这种基本面的改善,为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