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99章 第一念: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第99章 第一念:风险第一,盈利第二(1 / 2)

二零一九年,初春。清晨五点三十分,韩风准时坐在书桌前。窗外,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的车灯划破薄雾。屋内,台灯的光晕下,一台电脑,一本簇新的日志,一杯清水。

没有K线图,没有财经新闻,没有急切寻找机会的焦躁。

他的晨课,只有一件事——打开那个名为《风险第一》的文档,默读并抄写他自己写下的核心信条:

“我进入市场的唯一目的,是保护并缓慢增长我的资本。任何可能引致本金永久性重大损失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盈利,是卓越风险管理后自然而然的馈赠,而非我追求的目标。今日,我将保本刻入灵魂,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写得缓慢而用力。这不是在记录,而是在进行一场每日必需的精神烙印。过去,他的清晨是在寻找“今天买什么”的兴奋中开始;现在,他的每一天,都必须从这最根本的“第一念”开始。

一、 “第一念”的诞生:从血泪中淬炼的法则

这套晨间仪式,源于那场-50%的巨亏之后,他对自己灵魂的残酷拷问。当他复盘所有失败时,一个清晰到令人窒息的模式浮现出来:每一次巨亏,都始于“风险第一”这个念头的丧失。

在江铜股份初战告捷后,他的“第一念”变成了“还能赚更多”;在中文在线梭哈时,他的“第一念”是“必须翻本”;在融创中国死扛时,他的“第一念”是“证明自己没错”……盈利、翻本、证明,这些欲望顶替了“保本”,成为了他决策的起点。 于是,纪律的堤坝在欲望的洪流面前,一触即溃。

他意识到,在交易这个反人性的游戏中,依靠临场的理智来做出正确决策是极其不可靠的。当股价波动、账户浮亏浮盈时,强大的本能情绪会瞬间劫持大脑。唯一的胜算,是在情绪风暴尚未掀起时,就将正确的思维方式,锤炼成一种如同呼吸般的、不需要思考的 “第一念”。

“风险第一,盈利第二”,这八个字,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在交易世界里的生理反射。

二、 “风险第一”的实战化:从口号到肌肉记忆

光有信念是空洞的。韩风深知,必须将“第一念”渗透到交易流程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将其转化为一套冰冷、具体、可执行的动作。

1. 决策起点的革命:从“能赚多少”到“能亏多少”

过去,他分析一只股票,思维路径是:“逻辑很好 -> 要涨 -> 能赚20% -> 买入”。

现在,他的思维路径被彻底重构:

· 第一步(风险识别): 这只股票的主要风险来源是什么?是行业政策、个股基本面、还是技术位置高危?

· 第二步(风险量化): 我的买入逻辑如果错了,股价会跌到哪里?那个位置,就是我的逻辑止损位。不是-8%或-10%的机械止损,而是“逻辑失效”的那个价格点。

· 第三步(风险预算): 我愿意为这次“试错”付出多少成本?他为自己设定了铁律: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5%。 这是他的“风险预算”。

· 第四步(仓位计算): 根据公式:仓位 = (总资金 x 1.5%) \/ (买入价 - 逻辑止损价),反推出他可以买入的金额。

· 第五步(最后审视): 这个仓位是否让我感到安心?如果感到一丝不安,就强制将仓位减半。

完成这五步,他才被允许考虑“潜在收益”的问题。并且,盈利目标不再是具体数字,而是评估“风险回报比”是否大于3:1。整个过程,盈利被放在了最后,甚至不再重要。

2. 盘中的“风险监控员”

开盘期间,他在自己的大脑中设立了一个新的岗位——“风险监控员”。这个角色的唯一职责,就是不断重复地问一个问题:“当前情况,是否触发了我的风险控制规则?”

· 股价上涨,“风险监控员”会提醒:“浮盈不是盈利,警惕回落,移动止盈位了吗?”

· 股价震荡,“风险监控员”会警告:“时间成本也是风险,逻辑是否正在被消耗?”

· 股价下跌,“风险监控员”会厉声询问:“是否触及逻辑止损位?是否需要立即行动?”

这个内在的声音,有效地压制了那个蠢蠢欲动的、“也许再等等”的侥幸之徒。

3. 盘后的“风险复盘”

收盘后,他的复盘焦点不再是“哪笔交易赚了\/亏了”,而是 “今天的风险控制做得如何?”

· 是否所有操作都严格执行了“风险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