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层个股: 采用“金字塔式加仓”,首次买入不超过计划仓位的1\/3,盈利且趋势健康后,在回调中分批加码。
· 交易层个股: 严格执行 “风险预算”模型:仓位 = (总资金 x 预设单笔风险比例) \/ (买入价 - 止损价)。将单笔交易亏损严格锁定在总资金的1%-2%。
· 全域风险敞口控制: 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行业或关联性强的板块。同时运行的策略(如趋势跟踪与均值回归)之间,应具有低相关性,以实现内部对冲。
· 动态风险调节(自适应免疫):
· 根据波动率调整止损宽度: 在市场波动率(如AtR指标)显着放大时,适当放宽止损幅度,避免被正常噪音震出;在波动率收窄时,收紧止损。
· 根据连续盈亏调节风险暴露: 当出现连续3笔计划内亏损时,系统自动进入“保守模式”,将单笔风险比例从2%降至1%,直至下一笔盈利出现。反之,在资金曲线创新高后,可略微提升风险偏好。
4. 执行与心态系统(系统的大脑与灵魂)
这是确保“知”与“行”统一的最终战场。
· 交易计划模板化: 任何一笔交易,必须在执行前填写电子交易计划表,明确:标的、策略类型(核心\/交易\/投机)、买入理由、买入价与仓位、止损价与止损逻辑、止盈目标\/跟踪止盈策略、后续应对预案。无计划,不交易。
· 执行自动化与半自动化: 尽可能使用条件单、止损单,将情绪干扰降至最低。
· 建立“第二观察者”机制: 在交易时间,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元认知”,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一旦觉察到贪婪、恐惧、焦虑、麻木等情绪占据主导,立即启动“减仓”或“暂停交易”程序。
· 定期“系统健康检查”: 每周、每月、每季度,不是复盘盈亏,而是复盘“系统执行度”。评估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我在多大程度上像个机器人一样执行了我的系统?”
三、 定义成功:新的评估体系
韩风彻底抛弃了以“年度收益率”为唯一标准的旧评估体系。他为自己的新系统建立了多维度的成功指标:
1. 系统执行度(权重最高): 交易行为与交易计划的吻合度是否超过95%?
2. 最大回撤控制: 任何连续12个月内,资金曲线的最大回撤是否控制在15%以内?
3. 风险收益比(calar比率): 年度收益率 \/ 最大回撤,是否持续大于1(理想状态大于2)?
4. 盈亏比: 平均盈利 \/ 平均亏损,是否稳定在2.5 : 1 以上?
5. 策略冗余健康度: 不同策略(核心、交易、投机)是否在各自定位上正常运行,没有出现集体长期失效?
收益率,只是这些指标都健康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四、 拥抱不完备:系统的终极形态
韩风在思维导图的中央,画下了一个不完美的、开放性的圆圈。他意识到,一个真正强大的系统,必须承认并包容自身的不完备性。
· 它为“未知”留出了空间: 投机层的设置,就是对黑天鹅和运气的承认。
· 它为“进化”留出了接口: 定期审视机制,确保系统不会被固化,能够随着市场生态和自己的认知提升而缓慢演化。
· 它为人性的“脆弱”留出了缓冲: 情绪监控和强制暂停机制,是对执行者非理性一面的尊重与包容。
这个系统,不再是一个需要他小心翼翼维护的精密仪器,而是一个他与之共生的、有生命的、有弹性的伙伴。他们会一起经历市场的风雨,有时会受伤,但总能从伤痛中学习,变得更具韧性。
他在这一章的结尾,为自己的第四次审视落下定论:
“我的交易系统,终于从一个试图征服海洋的、笨重而脆弱的钢铁战舰,演化成了一艘轻灵而坚韧的帆船。
它不再拥有固定的航线和强大的引擎,它拥有的是:
- 感知风浪与洋流的敏锐桅杆(择时与选股系统)。
- 可以根据风势随时调整的、多面体的风帆(多层策略与仓位管理)。
- 一个深不见底的压舱舱(核心层与现金冗余)。
- 以及一位懂得‘御风而行’而非‘逆风抗争’的船长(风险优先、应对为主的哲学)。
我不再追求抵达某个传说中的黄金彼岸。我追求的,是无论遇到顺风逆风,都能保持航向、不断前行的航行本身。这艘船,就是我的‘反脆弱’交易生命体。而第四次审视,是它正式下水的典礼。”
---
窗外,晨曦微露。韩风保存了这张复杂的思维导图,命名为“交易生命体V4.0”。他感到的不是完成任务的轻松,而是一种即将开启新航程的庄重与期待。他知道,大海依然莫测,风暴依然会来,但他和他的船,都已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