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能够严格地将每一次亏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5%到-8%),那么你只要抓住几次趋势性机会,让盈利放大到+20%、+30%甚至更多,你的账户整体就能实现稳定的增长。
收益,是你在管理好风险之后,市场给予你的额外奖励,是你“不犯错”或“少犯错”的副产品。
2. 收益的目标:从“高收益率”到“正期望值”
他不再设定“今年翻倍”之类虚无缥缈的目标。他的目标变得非常简单:确保我的交易系统长期来看,具有“正期望值”。
所谓正期望值,就是(胜率 x 平均盈利) > (败率 x 平均亏损)。
这意味着,他可能十次交易里会错七次,但只要那三次正确的平均盈利,远大于七次错误的平均亏损,他就是这个游戏的长期赢家。这个目标,将他从对“单次正确”的执念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系统的整体稳健性。
3. 收益的形态:从“陡峭直线”到“平稳向上”
他放弃了账户曲线“一路向北”、45度角飙升的幻想。他接受了账户曲线 “进二退一”、甚至“进三退二” 的常态。真正的稳定盈利曲线,更像是一级级向上的台阶,而非一根冲天火箭。过程中的回撤是正常的、健康的,是系统为了下一次进攻而进行的必要蓄力。
四、 知行合一:新理念下的实战体系
基于全新的风险收益观,韩风开始重塑他的整个交易体系。
1. 以“风险预算”为起点的交易流程
每一次交易,起点不再是“发现一个好机会”,而是 “我这次愿意且能够承担多少风险”。
· 步骤一: 确定本次交易的最大风险预算(例如,总资金的1%)。
· 步骤二: 根据技术分析或系统规则,确定止损位。
· 步骤三: 通过公式:【仓位 = 风险预算 \/ (买入价-止损价)】,反推出可以买入的股数和金额。
· 步骤四: 执行买入,并同时设置好止损单。
这个流程,确保了风险从一开头就是被锁定的、可控的。收益能到多少,交给市场;亏损会到多少,由自己决定。
2. 以“盈亏比”为核心的机会过滤器
他不再关心一个机会“能涨多少”,而是优先评估它的 “风险回报比” 。
· 高盈亏比机会: 潜在盈利空间远大于潜在亏损空间(例如3:1以上)。这类机会通常出现在趋势起涨点、或关键支撑位附近。他会给予更多仓位关注。
· 低盈亏比机会: 潜在盈利空间与潜在亏损空间相近,甚至更低。这类机会多为追高、或处于模糊震荡区。他会选择放弃,或仅以极轻仓位试探。
通过这个过滤器,他主动放弃了大量看似诱人、实则性价比极低的交易,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将“回撤控制”作为核心绩效指标
他不再把年度收益率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关注 “最大回撤” 这个指标。
他的目标是:在保证正期望值的前提下,通过仓位管理和系统优化,将资金曲线的最大回撤控制在15%或20%以内。一个回撤控制得好的账户,其复利增长的潜力和持有体验,远胜于一个大起大落的账户。
他在本章的结尾,写下了自己投资哲学的终极蜕变:
“我曾经以为,投资是一场关于‘收益’的华丽冒险,风险只是这场冒险中不得不穿的荆棘铠甲。
如今我才懂得,投资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风险’的严肃管理,收益,仅仅是对卓越风险管理者的慷慨馈赠。
我不再是追逐利润的猎人,我是一名管理风险的工程师。我的工作不是去捕捉市场上最闪亮的流星,而是精心建造一艘足够坚固的船,无论市场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都能载着我,稳定地驶向财富的彼岸。
重新定义风险与收益,就是重新定义了我与市场的关系——从贪婪的索取者,转变为谦卑的对话者;从被动承受命运的赌徒,转变为主动设计命运的建筑师。”
---
韩风感到,自己的内心从未如此刻这般踏实与平静。当他将关注的焦点从外部不可控的“收益”,彻底转向内部可控的“风险”时,他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他知道,这条路依然漫长,但他手中的罗盘,已经指向了正确的方向。这个罗盘的名字,就叫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