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谨慎涉足(1 / 2)

胡科长落马的消息像一场寒流,冻僵了县城里不少人的心思。往日热衷于钻营“计划指标”的人,骤然噤声。

但“星辰”的办公室里,李铁柱看着建材业务的报表,手指在“计划外市场流通成本”这一栏轻轻敲击。

“亚茹,”他忽然开口,“你说,除了胡科长那种玩法,这‘双轨制’里,就没有一点阳光下的缝隙?”

王亚茹刚从胡科长事件的余悸中缓过来,闻言一惊:“铁柱,你……你可别动什么念头!那浑水咱蹚不起!”

“浑水才摸鱼,”李铁柱眼神锐利,“但我要摸的,是清水里的鱼。”

他站起身,走到县地图前:“胡科长倒台,意味着原来那条靠关系的灰色链条断了。很多真正需要建材的单位,一时找不到稳定可靠的货源。”

大壮插嘴:“那不是跟咱们以前一样?都得去抢高价‘计划外’的?”

“不一样。”李铁柱摇头,“以前是信息闭塞,渠道被垄断。现在垄断被打破了,但信息差还在。”

他看向王亚茹:“你注意到没有?同样是‘计划外’水泥,省城三厂的价格比五厂每吨便宜五块。而邻市玻璃厂的平板玻璃,质量不比咱们市厂的差,价格却低一成。”

王亚茹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不做‘官倒’,做‘信息倒’?”

“不,是做‘资源优化’。”李铁柱纠正她,语气带着谨慎的考量,“我们不碰‘计划内’,只在完全市场化的‘计划外’领域,利用信息差,进行小批量、跨区域的合规调剂。”

大壮听得有点绕:“柱子哥,这……这不还是倒买倒卖吗?”

“当然不是!”李铁柱语气坚决,“我们一不行贿,二不搞批文,三不触碰国家计划物资。只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甲地滞销的货,运到乙地紧缺的地方,赚取合理的物流和信息差价。”

他看向王亚茹:“而且,所有交易,必须开发票,依法纳税。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要清清楚楚。”

王亚茹快速心算:“如果控制好规模和风险,利润确实可观,而且合法。”

“不是如果,是必须控制!”李铁柱强调,“每次调剂量不能大,要像蚂蚁搬家。绝对不集中出货,引起注意。目的不是靠这个暴富,而是熟悉流通环节,积累人脉和经验。”

他立刻部署:“大壮,你带人多跑几个周边的地市,摸清各地‘计划外’建材的真实行情,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