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就绪。市场里渐渐有了人声。
第一个顾客是个熟面孔的大姐,她在门口张望了一下,惊讶道:“哟,小王,小李,你们搬这儿来啦?这地方……挺僻静啊。
“大姐快进来看看!”王亚茹热情地招呼,“以后咱就在这儿了,固定点,您找我们也方便!
大姐走进来,四下打量:“嗯,收拾得挺亮堂。这招牌字写得真不赖。
她摸了摸挂着的新款毛衣:“这米白色的,咋搭好看?
王亚茹拿起一件咖啡色马甲:“配这个马甲,
“哎!你这么一说,是好看!”大姐爽快地买了单。
送走第一位顾客,李铁柱和王亚茹相视一笑,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毕竟位置偏,一上午人流稀稀拉拉。偶尔有人路过门口,探探头又走了。
李铁柱有些坐不住了,在狭小的空间里踱步:“这么干等不行……得想个法子把人引过来。
王亚茹沉吟片刻:“要不……我拿几件最显眼的衣服,挂到外面竹竿上?再写个‘新店开业’的纸条?
“好主意!”李铁柱眼睛一亮,“再把那几款特价处理的袜子、头绳摆门口小筐里,便宜卖,吸引人!
说干就干。很快,几件颜色鲜艳的毛衣和裙子挂在了门外,随风轻摆。一个小纸板上写着歪歪扭扭的“新店开业,欢迎光临”。
一筐特价小商品也摆了出来。
这招果然奏效。陆续有人被吸引过来,虽然多是看看,但总算有了些人气。
中午,李铁柱让大壮去买了几个包子。
三人就坐在柜台后面,凑合着吃午饭。
“比蹲马路牙子强多了。”大壮咬了口包子,含糊地说,“至少不用吃灰。
王亚茹小口吃着,轻声说:“慢慢来。有了固定地方,口碑就能传出去。
李铁柱点点头,看着门外偶尔经过的人影,眼神坚定:“对!咱这‘丽人’的招牌,迟早得响遍全县城!
下午,果然来了几个循着“丽人服饰”招牌找来的老顾客。
“可算找着你们了!昨天去老地方,扑了个空。”
“这地方挺好,清静,慢慢挑。
王亚茹耐心地帮她们挑选、搭配。李铁柱则负责收钱、打包。
夕阳西下,收摊盘点。收入虽不如在街角时火爆,但胜在稳定,而且几乎全是有效客流。
“今天……挺好。”王亚茹数完钱,轻声总结。
“嗯!”李铁柱用力点头,看着那块手写招牌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一个属于“丽人服饰”,也属于他和她的、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