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贵开门见山:“周先生,陈先生,我部大军已至,冯司令耐心有限。贵部对我方条件,考虑得如何了?”
周明远不卑不亢:“黄副官,贵军远道而来,共襄抗日盛举,我部上下深感鼓舞。联合抗日,原则完全同意。然则,军队整编、指挥权移交,涉及数千将士前程,非一蹴而就之事。当前大敌当前,日军虎视眈眈,是否可先搁置争议,共击当前之敌?我部提议,先成立联合作战参谋处,协调行动。同时,我军目前粮弹两缺,伤员累累,贵军既为友军,可否先支援一批粮食药品,以解燃眉之急,亦显合作诚意?” 话语绵里藏针。
黄德贵冷笑:“周先生好算计!空口白话就要粮要药?我军粮饷亦自筹,岂是易事?联合若无诚意,何必空谈!冯司令要的是能打仗、听指挥的部队,不是讨价还价的生意!”
陈海涛针锋相对:“黄副官!抗日乃民族大义,非一家一姓之私产!我部将士浴血奋战,牵制日军主力,这就是最大的诚意!若联合只为吞并,与日寇何异?这样的联合,不要也罢!”
谈判陷入僵局,气氛紧张。黄德贵以武力相威胁,周陈二人据理力争。与此同时,李慕华截获冯部与外界神秘通讯片段,提及“货已收到,按计划行事”,内容诡异。
就在谈判僵持不下时,前沿突然传来密集枪炮声!日军利用谈判时机,投入精锐部队,向联军防线发动猛攻!马富贵部拼死抵抗,战况激烈。
黄德贵听到炮声,面露得意,起身道:“看来日军不给贵部时间了!何去何从,速决!” 借故离开。
周明远、陈海涛立即赶回指挥部。宋希濂正紧张指挥防御。日军此次进攻异常凶猛,联军防线多处告急。
更令人心寒的是,近在咫尺的冯子材部数千人马,对眼前的激战竟作壁上观,毫无动静!其意图,昭然若揭!
夜幕降临,日军攻势暂歇。联军防线摇摇欲坠,伤亡增加。冯部依然按兵不动,其使者黄德贵也再无消息。指挥部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王传魁部军心浮动,逃亡现象加剧。
宋希濂、周明远、陈海涛等人清楚,冯子材是在等,等联军被日军进一步削弱,或者内部分裂,他好出来收拾残局,以最小代价吞并联军。
“不能再等了!” 宋希濂决然道,“冯子材无诚意,日军攻势猛,王传魁靠不住!必须执行应急方案,连夜组织突围!向皖南方向转移!”
就在此时,李慕华冲进来,手中拿着一张刚译出的电文,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师座!政委!陈司令!皖南!皖南来电!”
众人精神一振!
“是新四军军部转来的!一支由皖南游击队、爱国侨胞和进步学生组成的运输队,携带大批粮食、药品和弹药,已突破重重封锁,抵达仙霞岭东南边缘的‘野人谷’!他们……他们带来了中央的指示和慰问!带队人……是……是周恩来副主席的特使!”
如同黑暗中劈开一道闪电!中央的关怀!实实在在的补给!在这个最绝望的时刻,到来了!
“立即联系!确定接应地点和方式!” 宋希濂眼中爆发出希望的光芒。
但几乎同时,徐锐也带来一个坏消息:王传魁与其核心手下失踪,疑似已投奔冯子材部!
希望与危机,同时降临!联军是抓住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向东南突围?还是……?
三月十四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联军指挥部面临最终抉择:是相信冯子材那渺茫的“合作”可能,还是冒险向东南方向突围,与中央派来的运输队会合?东南方向,是日军重兵封锁区域,路途艰险。但那里有粮食、药品、弹药,有中央的指示,有生的希望!
宋希濂站在“望夫石”上,望着东南方向漆黑的山峦,手中紧握着那封来自皖南的电报。周明远、陈海涛站在他身旁。
“老宋,下决心吧。”周明远轻声道。
“向东南!突围!与中央派来的同志会合!”宋希濂的声音斩钉截铁,在黎明的寒风中传出很远,“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命令迅速传达到各部队。疲惫不堪的官兵们,默默整理着少得可怜的行装,准备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突围。
而此时此刻,冯子材的军营中,王传魁正点头哈腰地站在冯子材面前。冯子材看着地图上联军可能的突围方向,嘴角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冷笑。更远处,日军山本旅团的指挥部里,参谋正在地图上标出联军动向,山本的脸上露出残忍的笑意。
东南方,等待联军的,是希望之路,还是又一个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