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喘息(2 / 2)

“是!”众人领命,尽管前路迷茫,但指挥部的决心,为部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命令下达,整个“云雾坳”仿佛一个巨大的求生营地,瞬间活动起来。官兵们挖野菜的挖野菜,设陷阱的设陷阱,砍树枝搭窝棚的搭窝棚。狩猎队冒险进入深山。医务人员用有限的草药为伤员清洗伤口,条件简陋,痛苦异常。政工干部穿梭在官兵中间,谈心鼓劲。尽管饥饿和疲惫折磨着每一个人,但一种求生的本能和集体的力量,在艰难中维系着这支队伍。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有效组织、稳定部队于绝境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极端生存需求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兑换:

【兑换:“高能量压缩干粮(七日份)”x4000人份,“精盐”x500斤,“多功能工兵铲”x1000把,“超轻保暖毯”x5000条,“净水药片”x粒,“止血粉(强效)”x1000份,“常见伤草药图谱及炮制手册”x200本,“火柴”x1000盒。】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出现于谷中秘密角落(解释为战前坚壁清野的最后储备、游击队秘密物资点及偶然发现的废弃山民窖藏)。】

这批物资,特别是干粮、盐和保暖毯,无疑是雪中送炭,暂时缓解了最急迫的生存危机,为部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南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向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汇报:“将军阁下,据航空侦察和特高课情报,支那军残部已窜入仙霞岭北部深山,似在苟延残喘。其部粮弹匮乏,伤亡惨重,已无重大威胁。”

松井冷笑:“无重大威胁?宋希濂和土八路合流,是一根毒刺!必须乘其病,要其命!命令池田,加紧封锁,不断派出小部队进山搜剿、骚扰,疲惫其力,消耗其有生力量!同时,加强政治诱降和心理战,散发传单,悬赏缉拿其首脑,从内部瓦解他们!我要让他们在深山里冻死、饿死、困死!”

一封加密电文发往东京参谋本部,报告“浙西残敌已陷入绝境,正加紧清剿,预计短期内可彻底解决”。

高天亮率领的联合侦察队,凭借出色的山地行动能力,在仙霞岭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第三天,他们在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中,发现了几户躲避战乱的“棚民”。起初,棚民极度恐惧,闭口不言。经游击队队员用当地方言耐心沟通,并拿出部分食盐作为礼物,才逐渐取得信任。棚民透露,山中确实还有几股小的游击队和散兵游勇活动,并告知了日军巡逻队的大致活动范围和几条鲜为人知的小路。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到,南边更深的山里,有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传说有山泉和可食植物,但道路极其险峻。高天亮如获至宝,立即派人回送情报。

与此同时,李慕华的通讯小组,经过日夜不停的尝试,终于再次与“戚七”建立了短暂的联系。收到的电文令人振奋又焦虑:“宋将军:药品事有突破!首批盘尼西林等急救药,已由可靠人士冒险运至衢州城外秘密地点。然日军搜查极严,无法进城,更无法运入山中。需你方派绝对精干小队,前往接应!地点、暗号另电告知。此事务必机密、迅速!万分危险!切切!”

药品有了下落,但接应的任务,无异于虎口拔牙!

“云雾坳”中,靠着兑换的物资和采集的食物,部队勉强支撑了几天,士气稍有恢复,但远未脱离危险。伤员情况依然严峻,官兵体质虚弱。

高天亮带回的关于“黑龙潭”的情报和李慕华收到的药品讯息,如同两道微弱的光,射入了漆黑的谷底。指挥部再次面临抉择:是立即转移至更隐蔽的“黑龙潭”,还是冒险派出小队接应药品?

宋希濂、周明远、刘久山等人再次紧急商议。

“‘黑龙潭’地形有利,但转移途中风险巨大,伤员更难运输。药品是救命的,但接应任务九死一生。”周明远分析。

刘久山咬牙:“两头都难,但都得干!我带游击队熟悉路的弟兄,去接药品!高队长带人护卫!主力准备向‘黑龙潭’转移!咱们分头行动!”

宋希濂沉思良久,决断道:“好!双管齐下!刘司令,高队长,接应药品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要多少人,带什么装备,你们定!务必小心!主力这边,立即开始做向‘黑龙潭’转移的准备,赵团长负责先遣侦察路线!”

命令下达,新的希望与更大的风险,同时降临。仙霞岭的深山之中,一场与时间、饥饿和敌人赛跑的生死考验,进入了新的阶段。天目山联合部队,能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