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九日,黎明。天目山群峰间的浓雾尚未完全散去,凛冽的空气中混杂着硝烟、消毒药水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死亡气息。昨日在疫情稍有遏制迹象时,日军池田大队骤然发起的猛烈进攻以及多股小部队的渗透行动,如同两把淬毒的匕首,同时刺向正全力抗疫、伤痕累累的天目山根据地。宋希濂和他的指挥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内部疫情未平,外部军事压力骤增,双线作战的危局已然迫在眉睫。
“鹰巢”指挥部内,灯火彻夜未熄。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马富贵、高天亮、徐锐、林婉华、王民生等人再次齐聚,人人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压抑。墙上,一幅巨大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疫情分布的红点和日军进攻的蓝色箭头,形势一目了然,触目惊心。
张云鹤首先汇报军情,声音因连夜指挥而沙哑:“师座,政委!池田大队这次是下了血本!集中了至少两个步兵中队、一个炮兵中队,配属伪军一个营,全力猛攻我黑水渡以东的前沿阵地!敌军炮火异常猛烈,还出动了两架飞机进行扫射轰炸!一营伤亡不小,但依托工事还能顶住!关键是,侦察连报告,至少有三股以上小股日军,每股约二三十人,装备精良,利用晨雾和复杂地形,绕过正面阵地,向根据地纵深渗透,意图不明,但威胁极大!”
赵锡田补充道:“渗透进来的鬼子很狡猾,行动诡秘,专挑小路、密林走,目标很可能是我们的指挥所、后勤点,或者……是冲着疫区去的,想制造更大的混乱!”
高天亮立刻请战:“师座!让我带‘猎影’去!把这些钻进来的老鼠揪出来干掉!正面战场有张团长、赵团长顶着,后方绝不能乱!”
林婉华则从防疫角度提出严峻问题:“疫情虽然扩散速度略有放缓,但绝对数字仍在增加,医疗队疲于奔命,药品消耗巨大。如果战事激烈,伤员大增,医疗资源将面临挤兑,疫情可能失控!而且,战火一旦波及疫区,后果不堪设想!”
周明远面色沉重:“军事压力加大,必然影响防疫工作。群众本就恐慌,若再听到密集枪炮声,极易引发大规模逃难潮,疫情将彻底失控!必须稳定民心!”
李慕华分析情报:“日军选择此时加强进攻,绝非偶然。一是趁我病,要我命;二可能是配合其‘樱花’计划,用军事压力迫使我防疫体系崩溃;三也可能是为其渗透小组的行动打掩护。徐科长那边关于‘竹子庙’的线索至关重要,必须尽快核实!”
徐锐汇报:“对俘虏遗言的进一步分析,‘竹子庙’位于金华以北三十里深山,废弃已久,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结合其‘实验’、‘箱子’等词,高度怀疑是日军‘波’字部队的一个秘密据点,可能储存有细菌战剂或相关证据。但眼下我军主力被牵制,难以组织大规模侦察行动。”
王民生担忧后勤:“两线作战,弹药、粮食、药品消耗将是天文数字!库存已告急,尤其是炮弹和消炎药!”
众人议论纷纷,焦点集中在:如何平衡防疫与作战?如何应对渗透?是否冒险侦察“竹子庙”?
宋希濂静听良久,目光在地图上的疫情红点、敌军蓝箭头和那个遥远的“竹子庙”标记之间反复巡弋。压力如山,但他眼神依旧沉稳。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决然道:“鬼子想用军事和瘟疫这两根棍子,把我们搅散、打垮!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必须双线作战,双线都要硬!”
他具体部署,条理清晰:“一、军事上,正面阻击,纵深清剿! 张团长,你的团任务是死守黑水渡前沿阵地,寸土不让!充分利用地形和工事,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赵团长,你的团作为预备队,随时策应正面,并抽调精锐,组成机动清剿支队,由高天亮统一指挥,专司搜剿渗透之敌!战术要灵活,以小对小,以精对精,利用地形,分割包围,务必尽快肃清后方隐患!”
“二、防疫上,坚守阵地,确保安全! 林处长,防疫是生命线,绝不能因战事放松!疫区封锁照旧,医疗救治优先!将部分轻伤员安置点与疫区隔离医院适当分离,避免交叉。周政委,加强宣传,告诉群众,前线将士在流血,是为了保护后方安宁,稳定民心至关重要!组织民兵,协助维护疫区秩序和封锁线!”
“三、情报与特种作战! 高天亮,清剿渗透敌的同时,选派最精干、最可靠的侦察小组(不超过五人),携带电台,化装潜入金华以北地区,对‘竹子庙’进行秘密侦察!任务不是强攻,是确认其性质、守备力量,尽可能获取证据!此任务极其危险,务必谨慎!”
“四、后勤与舆论! 王处长,启动紧急预案,统一调配物资,优先保障前线弹药和医疗药品!李参谋,继续通过‘戚七’渠道,向外通报我军民在日寇细菌战和军事进攻双重压力下英勇抗战的事迹,争取援助!对詹姆斯记者的采访,可在确保安全区域有限度开放,让他看到真实情况!”
“同志们!”宋希濂目光扫过全场,“这是天目山最艰难的时刻!但越是艰难,越要挺直脊梁!前方将士用枪炮扞卫领土,后方军民用生命守护健康!我们要让鬼子明白,天目山是砸不烂、摧不垮的钢铁堡垒!执行命令!”
“是!”众将凛然领命,指挥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黑水渡前沿,战火更炽。日军池田大队凭借优势火力和兵力,向守军阵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炮弹呼啸着落下,炸起漫天泥土,机枪子弹如雨点般泼洒。张云鹤团官兵依托事先加固的工事和有利地形,顽强抵抗。阵地多次易手,双方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官兵们高喊着口号,将冲上阵地的日军一次次打下去,鲜血染红了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