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天目山根据地在经历了一天前“借东风”行动的惨烈与未竟全功后,迎来了一个异常沉重的清晨。突击队在高天亮带领下,于凌晨时分带着伤亡和部分物资艰难返回,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胜利的喜悦被浓重的悲愤所取代,而日军更凶猛报复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宋希濂和他的指挥部,必须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战果,总结经验,重整旗鼓,以应对必然到来的、更残酷的风暴。
师部岩洞内,汽灯的光晕下,烟雾缭绕。参会者包括了所有核心指挥员: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马富贵、高天亮(臂上缠着绷带,面色疲惫但眼神锐利)、徐锐、林婉华、王民生,以及几位主要营级主管和政工干部。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高天亮首先详细汇报了“借东风”行动的全过程,从隐蔽渗透、成功炸桥,到“老渡口”遭遇伏击、绝境血战、艰难突围,每一个细节都未遗漏。他最后沉痛总结:“……此次行动,基本达成破袭铁路、缴获部分急需物资的初步目标,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敌交通线。但代价巨大,突击队伤亡十八人,其中阵亡九人,重伤五人,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未能接应到全部物资,且暴露了我军具备远程破袭能力,预计将招致敌军疯狂报复。我作为指挥官,对伤亡负有主要责任,请求处分!” 他站起身,向宋希濂和周明远敬礼,语气哽咽。
宋希濂抬手示意他坐下,声音低沉却带着力量:“天亮同志,你和突击队的弟兄们,深入虎穴,浴血奋战,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仍能抢回部分物资,带大部分队员突围归来,已属不易!责任不在你,在于我们对敌情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戚七’这条线的风险评估不够充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准备迎接更残酷战斗的时候!”
李慕华紧接着进行情报分析:“综合高队长汇报和我们的监控,可以断定,‘老渡口’遇伏绝非偶然。有两种可能:一、‘戚七’内部出现问题,消息泄露;二、日军通过其他渠道(如无线电测向、内线)预判了我方行动。无论哪种,都表明敌军对我敌后活动能力的警惕性极高,且其情报网仍在发挥作用。此外,金华方向日军异常调动频繁,其独立混成旅团有集结迹象,报复性扫荡迫在眉睫。”
张云鹤一拳砸在桌上,怒道:“妈的!肯定是‘戚七’那边出了纰漏!这帮搞地下工作的,神神秘秘,靠不住!以后他们的情报,得打八折听!”
赵锡田相对冷静:“老张,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也可能是鬼子狡猾。当务之急是,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是继续主动出击,骚扰敌军,还是收缩防御,固守待援?”
马富贵忧心忡忡:“部队连续作战,伤亡不小,极度疲劳,弹药消耗巨大,急需休整补充。如果鬼子大举来攻,正面硬顶恐怕吃亏。”
林婉华汇报医疗情况:“重伤员情况稳定,但药品,特别是手术麻醉和消炎药,依然紧缺。缴获的药品是雪中送炭,但远水难解近渴。”
王民生补充后勤:“弹药库存已降至警戒线以下,尤其是炮弹和冲锋枪子弹。粮食尚可维持半月,但过冬棉衣缺口很大。”
徐锐从内部安全角度提出:“此次遇伏,需警惕内部是否有未被察觉的泄密渠道。建议对近期所有接触过‘借东风’行动计划的人员,进行二次秘密核查。”
周明远综合各方意见,强调:“当前矛盾,是部队极度疲劳、需要休整与敌军即将大举进攻、必须应对之间的矛盾。我建议,短期战略应以‘防御为主,休整为辅,有限袭扰’为方针。全力恢复部队战斗力,同时加强情报侦察,摸清敌主力动向,再图后策。”
众人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当前不宜再组织大规模出击,应以巩固根据地、恢复兵力、加强防御为首要任务。
宋希濂静听完毕,综合判断,做出决断:“同志们的意见都很中肯。当前敌我态势,于我不利。盲动出击,正中鬼子下怀!我们的方针是:防御为主,休整兵力,强化工事,积攒力量!”
他具体部署:“一、全军转入战时休整状态: 各团立即调整部署,实行轮换休整,重点补充兵员、恢复体力、维修装备。周政委负责,开展战评活动,总结经验教训,表彰英模,安抚军心。”
“二、加固防御体系: 张团长、赵团长、马团长,你部立即着手,在前沿阵地增筑碉堡、暗堡,拓宽壕沟,布设更多地雷和障碍物,形成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重点加强反坦克和防空袭能力。”
“三、情报与预警: 李参谋、徐科长,动用一切手段,严密监控当面之敌动向,特别是金华方向日军独立混成旅团的集结和开进情况,务必提前二十四小时预警!同时,设法核实‘戚七’线遇伏真相,但接触需极度谨慎。”
“四、后勤与医疗: 王处长、林处长,集中力量,抢运物资,救治伤员。我将再次设法争取外部援助。同时,在根据地内开展节约运动,准备长期坚守。”
“五、有限袭扰: 高队长,‘猎影’队抓紧休整补充,转为战略预备队,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配合沈青山游击队,对敌交通线和零星据点进行不间断袭扰,疲敌扰敌,但避免决战。”
“同志们,”宋希濂目光扫过全场,“鬼子想一口吃掉我们,没那么容易!天目山,就是一颗砸不烂、嚼不碎的铜碗豆!我们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把根据地打造成铁桶一般!把部队淬炼成真正的精锐!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散会!”
会议结束后,各项命令迅速落实。前沿阵地,官兵们冒着严寒,挥汗如雨地加固工事,挖掘防炮洞。后方营地,休整的部队进行着艰苦的训练,拼刺、射击、土工作业,口号声此起彼伏。野战医院里,林婉华带领医护人员日夜不停地抢救伤员。整个根据地,如同一部高速运转后进入保养状态的战争机器,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
宋希濂沟通系统。此次“借东风”行动虽代价惨重,但成功破袭铁路、缴获部分物资、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敌军,获得了不少积分。他决定进行一轮深度强化兑换,着眼于提升根据地的整体防御和持续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