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天目迷雾(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九日。南山深处,晨雾缭绕,湿冷的空气沁入骨髓。三十六师残部在野猪岭经过一夜短暂休整,拂晓时分再次启程,向着南面更为幽深险峻的天目山北麓转移。张渚一战的缴获虽缓解了燃眉之急,但部队依旧疲惫,伤员在崎岖山路上的转移更是步履维艰。前路茫茫,天目山是希望之地,还是另一个陷阱?

山路险峻,队伍在仅容一人通行的兽径上艰难跋涉。骡马驮着重伤员和部分物资,嘶鸣声在空谷中回荡。士兵们互相搀扶,汗水浸透了破烂的军装。

“小心脚下!拉紧绳索!”工兵营长高建业嘶哑地喊着,指挥工兵用砍下的树枝和藤蔓加固险要路段。张渚缴获的物资宝贵,但运输是巨大考验。

宋希濂走在队伍中段,眉头紧锁。照这个速度,一旦日军追来,极易被咬住。他沟通系统,确认那支奖励的“精锐工兵排”的位置。

【叮!精锐工兵排(满编45人,特长山地开路、架设索道、快速构筑野战工事)已抵达宿主当前位置西南五公里处鹰愁涧,正主动向宿主靠拢。】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前方尖兵传来消息:发现一支精干的小部队,身着破旧军服但装备整齐,携带专业工具,自称是奉命前来报到的工兵部队。带队排长名叫石永固,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常年从事艰苦作业的老兵。

石永固见到宋希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师座!国民革命军独立工兵第一团三营二排排长石永固,率全排45人,奉密令前来报到!我排擅长山地工程,请师座指示!”

宋希濂心中大喜,系统部队来得正是时候!他简单询问了几句,石永固对答如流,背景“合理化”为战前部署在浙西的秘密工程部队。他立刻命令:“石排长,你部立刻归建工兵营高营长指挥!当前首要任务,是开辟一条能让部队和骡马快速通行的便道,特别是解决几处险要悬崖的通过问题!”

“是!保证完成任务!”石永固二话不说,立刻带领手下投入工作。这些专业工兵果然身手不凡,利用绳索、滑轮和简易三角架,很快在几处看似无法通行的陡坡上架起了简易索道和栈道,大大提升了行军速度。全军士气为之一振。

上午十时许,队伍行进至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地带,暂时休息。官兵们刚取出干粮,突然,天际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敌机!是敌机!快隐蔽!”了望哨凄厉的呼喊划破山谷的宁静!

三架日军九七式轻轰炸机,如同秃鹫般从云层中钻出,直扑山谷!显然,日军的空中侦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散开!卧倒!”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命令。

但山谷中避无可避!炸弹带着刺耳的呼啸落下!

“轰!轰!轰!”爆炸在山谷中掀起冲天泥土和硝烟!弹片四射!

“啊——!”惨叫声顿时响起。骡马受惊,四处狂奔,将伤员甩下担架。一时间,山谷成了修罗场。

宋希濂被警卫扑倒在地,泥土溅了一身。他抬头望去,目眦欲裂:一颗炸弹正好落在医护队休息的区域,林晓梅和几名护士正在抢救的一名重伤员连同担架被炸得粉碎!附近多名士兵和非战斗人员倒在血泊中!

“机枪!对空射击!”宋希濂怒吼着爬起,抓起一挺轻机枪对着俯冲的敌机猛烈扫射,但效果甚微。

空袭持续了约十分钟,敌机倾泻完炸弹,又用机枪扫射一阵,才扬长而去。山谷里一片狼藉,死伤惨重。初步清点,阵亡二十余人,重伤三十多,轻伤无数,还损失了部分宝贵的药品和骡马。林晓梅跪在一具残缺的尸体前,失声痛哭,她的一名助手不幸遇难。

悲愤和绝望的情绪在队伍中蔓延。空袭表明,他们并未摆脱日军的追踪,反而暴露了行踪。

空袭过后,部队被迫在附近密林中紧急隐蔽。宋希濂立即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参会者包括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臂伤未愈但仍坚持出席)、高天亮、高建业以及新来的石永固。气氛空前凝重。

周明远首先发言,声音沉重:“师座,空袭损失惨重,部队士气受挫。更严重的是,我们暴露了位置。日军地面部队必然循迹而来。继续按原计划向南进入天目山腹地,路程尚远,且地形复杂,若被日军空中力量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道:“目前看,我们有两个选择。一,加速南进,赌日军地面部队跟不上,但风险极大。二,改变方向,向西,尝试强行军穿过这片无人区,插向广德方向,但那里接近日军主要交通线,更容易遭遇敌军主力。”

高天亮提出不同看法:“师座,各位长官。我认为,与其盲目转移,不如利用天目山北麓的复杂地形,打一场机动防御战。鬼子地面部队进山,重装备施展不开,我们可以利用熟悉地形(依靠详图)和精锐小分队(指他的连队),对其进行袭扰、伏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向山区转移。”

张云鹤表示担忧:“高连长想法虽好,但我军疲惫,弹药经不起消耗战。一旦被黏住,很难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