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领结婚证(1 / 2)

十月二号清晨,农场的公鸡刚打第三遍鸣,林逍就醒了。窗外的天刚蒙蒙亮,带着秋露的寒气透过窗缝钻进来,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旁边临时搭床的虎子。昨天晚上跟虎子敲定了养殖棚木料采购的事,今天还有更重要的事——带沈歌去公社领结婚证,再去县城拍全家福,顺便采购婚礼要用的物资。

院子里,沈歌已经在厨房忙活了,晓梅正帮着烧火,火苗映得两人脸颊通红。“逍哥,你醒啦?早饭快好了,玉米粥配咸菜,还有昨天剩下的鸡汤。”沈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走过来,眼里满是笑意。林逍接过粥,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等下吃完早饭,咱们就动身,我骑车带你和晓梅,爸妈骑家里那辆旧自行车跟在后面。”

林父林母也很快起床了,林母特意换上了过年才穿的蓝色斜纹布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抹了点头油。“领结婚证是大事,得穿得体面些。”林母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说,眼里难掩激动。林父拍了拍林逍的肩膀:“到了公社跟办事员好好说,农场开的证明和介绍信都带齐了吧?可别漏了东西。”林逍点点头,从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两份介绍信——一份是农场开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另一份是公社需要的登记介绍信:“都准备好了,公社民政科的王干事我认识,提前打过招呼了。”

吃过早饭,林逍推出长江750摩托车,仔细检查了车况,又给油箱加满了油。沈歌抱着一个布包坐在后座,里面装着两人的身份证明和农场开的各类证明材料,晓梅则坐在中间,紧紧抓住沈歌的腰。“坐稳了,咱们出发!”林逍拧动油门,摩托车“突突”着驶出院门,林父林母骑着旧自行车跟在后面,车轮碾过土路,卷起一阵轻尘。

从农场到公社有十五里路,都是平整的砂石路,摩托车行驶得很稳。晓梅趴在沈歌怀里,好奇地看着路边的风景,时不时发出惊叹:“沈歌姐,你看那片高粱地,红得像火一样!”沈歌笑着点点头,一只手紧紧抓着林逍的衣角,感受着风从耳边吹过,心里满是甜蜜。林逍能感觉到后座的温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容,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爱人在侧,有家人相伴。

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公社所在地。公社大院是一栋青砖瓦房,门口挂着“东风人民公社”的红色牌匾,院子里停着几辆自行车,还有一辆公社干部专用的吉普车。林逍把摩托车停在门口,带着沈歌和晓梅走进民政科,林父林母则在院子里等候。

民政科的王干事早就等着了,他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到林逍进来,连忙起身:“林逍同志,来了?快坐,这位就是沈歌同志吧?真是郎才女貌。”沈歌脸颊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王干事拿出两张表格,递给林逍和沈歌:“把基本信息填一下,然后按个手印,我再给你们开结婚证。”

林逍接过钢笔,认真地填写着表格,沈歌凑在旁边看着,偶尔提醒他写错的地方。晓梅趴在桌子上,看着表格上的“配偶”二字,悄悄凑到沈歌耳边小声说:“沈歌姐,这俩字我认识,老师讲过,就是夫妻的意思。”沈歌笑着捏了捏她的手,林逍听见了也忍不住笑,王干事更是打趣道:“这小姑娘是高中生吧?学问不小呢,说得没错,填完按手印,你哥和沈歌姐就是合法夫妻了。”晓梅挺了挺小胸脯,看着两人按手印时,小脸上满是认真。

很快,一张崭新的结婚证就办好了——不是精致的小本子,而是一张略显厚实的奖状式硬纸,正中央印着“结婚证”三个烫金大字,周围绕着麦穗和齿轮的图案,下方是林逍和沈歌的名字,贴着两人的一寸合影,盖着公社民政科和县级民政局的红色印章。林逍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纸对折好,放进贴身的塑料文件袋里,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沈歌看着这张承载着两人未来的证明,眼里泛起了泪光,指尖轻轻摸着自己的名字,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从公社出来,已经是上午十点了,林父林母看到那张奖状式的结婚证,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走,先去买衣服,穿新衣服拍照片才好看!”林逍跨上摩托车,带着沈歌和晓梅,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县城比公社热闹多了,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针头线脑的,还有推着小车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行人先去了县城最大的国营“红旗服装店”,门口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横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服务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手套,看到林逍一行人进来,连忙上前招待:“同志,想买点什么?我们这里有最新款的中山装和旗袍,还有碎花裙子,都是今年的流行款式,拍照片穿最合适了。”

林逍先给林父挑了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装,料子是厚实的卡其布,耐穿又挺括。林父穿上后,服务员拿着尺子量了量,又帮着调整了领口:“大爷,您穿着真精神,这尺寸刚刚好,拍照片上镜得很。”林父对着镜子照了照,嘴角露出了笑容,虽然嘴上说着“太贵了”,但眼里的喜欢藏不住。这套中山装要三十五块钱,相当于林父半个月的工资,林逍毫不犹豫地付了钱。

给林母挑衣服的时候,林母犹豫了很久,最后选中了一件藏青色的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淡淡的梅花图案。“这旗袍穿着是不是太张扬了?”林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沈歌连忙说:“妈,您穿着特别好看,显得有气质,拍全家福的时候穿正合适。”这件旗袍要四十块钱,林逍付了钱,服务员小心翼翼地把旗袍叠好,放进纸袋子里。

晓梅则一眼看中了一件粉色的碎花裙子,裙子上印着小雏菊图案,袖口是荷叶边设计。“哥,这件裙子真好看!拍照片肯定漂亮!”晓梅抱着裙子不肯松手,眼睛亮晶晶的。林逍笑着点点头:“喜欢就买,穿上肯定像个小仙子。”这件裙子十五块钱,晓梅穿上后,在镜子前转了好几个圈,开心得合不拢嘴。

最后,林逍去取了之前定制的衣服——一身藏青色的中山装,料子是上等的毛呢,比林父的那件更挺括;沈歌的则是一件大红色的旗袍,领口绣着凤凰图案,裙摆是百褶设计,显得格外喜庆。沈歌穿上旗袍后,所有人都看呆了,红色衬得她皮肤白皙,身姿窈窕。“沈歌姐,你真漂亮!等下拍照片肯定是最好看的!”晓梅拉着她的手,满脸羡慕。

买完衣服,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林逍带着家人去了县城的国营饭店,点了四个菜:一盘红烧肉、一盘炒鸡蛋、一盘凉拌木耳,还有一个西红柿蛋汤,又要了五碗米饭。“爸,妈,你们多吃点,今天高兴。”林逍给林父林母夹了块红烧肉,又给沈歌和晓梅夹了鸡蛋。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得格外香甜,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下午一点,吃饱喝足后,一行人去了县城最大的“红光照相馆”。照相馆门口挂着一幅巨大的宣传画,画着一对穿着中山装和旗袍的新人,笑得格外灿烂。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戴着一顶前进帽,看到林逍一行人穿着崭新的衣服进来,连忙迎上来:“同志,拍照片啊?看这打扮,是拍结婚证照片和全家福吧?来得正好,光线刚好!”林逍笑着点头:“没错,先拍两人的结婚证照片,再拍一张全家福,麻烦您拍得精神点。”

老师傅把他们领进摄影室,里面摆着一个黑色的木质相机,旁边放着两盏蒙着磨砂玻璃的台灯,背景是一幅画着天安门和麦穗的红色幕布,透着浓浓的时代气息。“新人先拍,男同志站左边,女同志站右边,靠近一点,肩膀稍微靠在一起,笑一笑!”老师傅一边调整相机的角度,一边指导两人姿势。林逍和沈歌并肩站在一起,沈歌的脸颊通红,林逍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腼腆又幸福的笑容。“咔嚓”一声,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定格了这幸福的瞬间。

拍全家福的时候,老师傅搬来两把木椅,让林父林母坐在中间,林逍和沈歌分别站在两边,晓梅则乖巧地坐在林母怀里。“大家都看镜头,大爷大妈笑开点,新人稍微靠近长辈一点,小姑娘看镜头!”老师傅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喊道,所有人都调整好姿势,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好嘞!”随着又一声快门响,一家人的幸福模样被永远记录下来。拍完照片,林逍跟老师傅商量:“我们十月八号结婚,能不能快点取照片?加钱也行。”老师傅想了想:“加五块钱,三天后来取,保证给你们洗得清清楚楚,颜色鲜亮。”林逍连忙掏出五块钱递过去:“麻烦您了,一定要赶在婚礼前取到,到时候还要挂在新房里呢。”

下午一点,林逍想起婚礼要用的糖果和瓜子花生还没买,这些东西需要票,家里的票不够,得去找猴子换点。猴子是县城里有名的“票贩子”,其实就是倒腾各种票据的,为人还算仗义,之前林逍用狍子肉跟他换过粮票。猴子的据点在县城东头的一个小巷子里,一个不起眼的杂货铺。

“林逍兄弟,稀客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猴子看到林逍进来,连忙起身迎接,他穿着一件花衬衫,手里拿着一把算盘。林逍从挎包里拿出两斤狍子肉干:“猴子哥,想跟你换点糖票和粮票,我十月八号结婚,要用不少糖果。”猴子掂量了一下肉干,眼睛一亮:“这肉干不错,够换五十斤糖票,再给你二十斤粮票,怎么样?”

“够意思!”林逍笑着说,“再给我换点布票,我想给晓梅做双新鞋子。”猴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沓票据,数了五十斤糖票、二十斤粮票和五尺布票递给林逍:“这些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凑。”林逍接过票据,仔细数了数:“够了,多谢猴子哥,以后有好东西再给你留着。”

从猴子那里出来,林逍带着家人去了县城最大的供销社。供销社里人头攒动,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从粮油米面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林逍先去糖果柜台,买了二十斤水果糖、十斤奶糖和五斤软糖,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牌子。售货员用牛皮纸把糖果包成一个个小包裹,系上红绳,格外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