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流溪村就被一阵清脆的鞭炮声炸醒了。虎子家的宅基地旁,临时搭起的木架上挂着两串红鞭炮,王石匠穿着崭新的蓝布褂子,手里攥着点燃的香,正对着宅基地的东南方向躬身祭拜。“土地爷保佑,开工顺利,地基稳固,平平安安!”他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庄重,林逍、虎子和十几个帮忙的乡亲站在一旁,神情肃穆地跟着鞠躬。
祭拜完毕,王石匠将香插在提前挖好的土穴里,又拿起一把崭新的铁锹递给虎子:“虎子,你来挖第一锹土,讨个好彩头!”虎子双手接过铁锹,掌心微微出汗,他深吸一口气,对准白灰线标出的地基角点,用力铲下——铁锹插进湿润的泥土里,带出一锹带着青草香的黄土。乡亲们立刻爆发出一阵喝彩,林父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力气!这地基肯定稳如泰山!”
鞭炮声再次响起,红纸屑像雪花一样落在宅基地上,也落在众人的肩头。林逍正跟着乡亲们搬工具,突然一拍脑门——差点忘了晓梅今天放秋假!之前晓梅去学校时就特意跟他说过放假的日子,正好是今天。他转头对虎子喊:“虎子,我去县城接晓梅放学,专门把小雅也带上,这里你先盯着!”虎子挥了挥手里的锄头:“哥你放心去,有王石匠在,错不了!”
林逍快步跑回家,推出那辆军绿色的长江750摩托车。小雅正坐在院子里给雪团梳毛,这是林二姐的闺女,六岁的小丫头,脆生生喊了声“舅舅”。“小雅,跟舅舅去县城接晓梅姐姐放学好不好?”林逍笑着问。小雅立刻蹦起来:“好呀!”沈歌正在厨房蒸馒头,看到他们急匆匆的样子,连忙探出头:“咋了这是?跑这么快。”“去接晓梅,今天她放假。”林逍一边戴头盔一边说,“中午的饭你多盯着点,保证乡亲们吃好。”沈歌点点头,从灶台上拿起一个布包递给他:“这里有二十块钱,给晓梅和小雅买点吃的,路上小心点。”林逍接过布包揣进怀里,把小雅抱到摩托车前的油箱上坐好,发动摩托车,“突突”的引擎声在清晨的村庄里格外响亮。
摩托车驶上乡间小路,晨雾还未完全散去,路边的稻田里泛着金黄的稻浪,空气里满是稻谷的清香。林逍开得不算快,毕竟要去接妹妹,安全第一。半个多小时后,他就到了县城。晓梅的学校在县城东头,远远就看到校门口站着一群学生,晓梅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书包,正踮着脚尖往路口张望。看到林逍的摩托车,她立刻高兴地挥起手:“哥!”
“慢点跑,别摔着。”林逍停下车,笑着帮妹妹把书包绑在摩托车后座。晓梅扑到他身边,看到油箱上的小雅,立刻笑了:“小雅,你怎么也来了?”六岁的小雅晃着腿:“晓梅姐姐,舅舅带我来接你呀!”晓梅叽叽喳喳地说:“哥,我们班这次考试我考了第三名,老师还表扬我了!”“真厉害,晚上给你炖鸡汤庆祝。”林逍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又稳稳抱起小雅让她坐到晓梅身前,“走,咱们先去买好吃的,再回家。”
林逍载着姐妹俩直奔县城的供销社。供销社里人来人往,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林逍给上高二的晓梅买了两斤水果糖、一斤桃酥,给六岁的小雅挑了一包奶糖和一个拨浪鼓。晓梅拉了拉他的袖子:“哥,别买太多了,浪费钱。”林逍刮了刮她的鼻子:“放假了,就得吃点好的。”他转头看到旁边的成衣柜台,又拉着晓梅的手:“晓梅,你看看有没有合身的,哥给你买件新的。”晓梅连忙摆手:“我有衣服穿,给小雅买吧。”林逍还是拿起一件粉色的的确良褂子和一条蓝色的裤子,让小雅试穿——六岁的小丫头穿上正好,连售货员都夸:“这小闺女穿这身真精神,跟画里的一样。”林逍又给她买了一双黑色的布鞋,小雅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脏了。
小雅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用了林逍哥,我有衣服穿。”晓梅在一旁帮腔:“小雅姐,你就挑吧,我哥现在挣钱了,不差钱。”林逍拿起一件粉色的的确良褂子,又拿起一条蓝色的裤子:“试试这件,肯定好看。”小雅拗不过他,只好去试衣间试穿。出来的时候,连售货员都夸:“这姑娘穿这身真精神,跟画里的一样。”林逍又给她买了一双黑色的布鞋,小雅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脸上红扑扑的,走路都小心翼翼的。
从供销社出来,林逍又去路边的包子铺买了十个肉包子、五个菜包子,装在布包里让姐妹俩路上吃。摩托车载着三人往回走,六岁的小雅坐在最前面,晓梅护着她,两人手里捧着零食,嘴里哼着歌,风把她们的辫子吹得飘了起来。林逍听着身后的笑声,心里也暖洋洋的,脚下的油门都轻了几分。
回到流溪村时,已经快中午了。远远就看到虎子家的宅基地旁围满了人,尘土飞扬中,传来乡亲们的号子声和铁锹碰撞石头的声音。雪团看到小雅,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围着她转圈圈,尾巴都快摇断了。六岁的小雅蹲下身,抱住雪团的脖子蹭了蹭,把刚买的奶糖掰了一小块喂给它:“雪团,吃糖!”雪团“汪汪”叫了两声,乖乖舔了舔她的手。
林逍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带着晓梅和小雅走过去。只见宅基地上,二十多个乡亲分成了几拨:王石匠带着两个石匠在放线,用墨斗弹出笔直的墨线,确保地基的尺寸丝毫不差;十几个年轻小伙拿着锄头、铁锹挖地基,泥土被一锹锹挖出来,堆在旁边,形成一个个小土堆;还有几个中年汉子抬着大块的鹅卵石,往地基里铺,准备做地基的垫层。大家脸上都满是汗水,却没人喊累,笑声和号子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哥,你回来啦!”虎子看到他,放下手里的锄头跑过来,脸上全是汗,“你看,地基已经挖了半米深了,王石匠说下午就能挖到硬土层。”林逍点点头,看向正在忙碌的乡亲们:“大家都辛苦了,中午好好吃一顿,下午歇会儿再干。”他从布包里拿出水果糖,分给旁边的孩子们,又给几个干活的乡亲递上烟:“来,抽根烟歇口气。”
晓梅和小雅也没闲着。上高二的晓梅懂事,看到沈歌和几个妇女在临时搭的灶台旁忙碌,就跑过去帮忙:“沈歌姐,我来帮你洗菜。”六岁的小雅则带着雪团,在宅基地旁边的空地上嬉闹,一会儿捡根小树枝逗雪团,一会儿追着蝴蝶跑,雪团寸步不离跟着她,时不时停下来蹭蹭她的腿,惹得她哈哈大笑。郑云坐在旁边的树荫下,看着她们,脸上满是温柔的笑容,手里还织着一件小毛衣——那是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织的。
林逍挽起袖子,拿起一把铁锹加入了挖地基的队伍。他力气大,一锹下去能挖起满满一锹土,动作麻利得很。旁边的小伙子看到了,笑着说:“林逍哥,你这力气真不小,比我们这些天天干活的还厉害。”林逍笑了笑:“以前跟着我爹打猎,扛着猎物走几十里山路都不费劲,这点活不算啥。”他一边挖,一边和乡亲们聊天,问家里的收成,聊村里的趣事,气氛格外融洽。
中午时分,饭菜终于做好了。临时搭的木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大盆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一盆排骨炖豆角,排骨炖得软烂,豆角吸足了肉香;一盘炒鸡蛋,金黄诱人;还有凉拌马齿苋、炒土豆丝,满满一桌子菜,香气扑鼻。沈歌和几个妇女端着饭碗,给乡亲们盛饭:“大家快过来吃饭,趁热吃!”
乡亲们纷纷放下工具,洗了洗手,围坐在木桌旁。林父打开了几箱啤酒,给每个汉子倒上:“来,大家辛苦了,喝一杯解解乏!”大家拿起筷子,大口地吃起来。一大盆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虽说最受欢迎,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夹着吃,但分量足得很,到最后还剩下小半盆,沈歌笑着说:“剩下的晚上热一热,下酒正好。”小伙子们吃得最快,一碗饭几口就扒完了,沈歌连忙给他们添饭:“慢点吃,还有很多,管够!”
王石匠喝了一口啤酒,对林逍和虎子说:“你们这地基选得好,土质结实,只要挖到硬土层,再用鹅卵石垫好,灌上水泥,几十年都不会出问题。”虎子连忙给王石匠夹了一块排骨:“王大叔,以后就靠您多费心了。”王石匠摆摆手:“放心,我肯定给你们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保证你们住得安心。”
晓梅和小雅也坐在小桌子旁,和郑云一起吃饭。上高二的晓梅懂事地给郑云夹了一块红烧肉:“嫂子,你多吃点,补补身子。”郑云笑着接过:“谢谢你啊晓梅,你也多吃点,在学校肯定没吃这么好。”六岁的小雅则拿着小勺子,小口小口吃着饭,偶尔给旁边的雪团喂一小块包子,雪团吃得津津有味,尾巴摇个不停。
午饭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乡亲们歇了半个多小时,有的躺在树荫下打盹,有的坐在一旁聊天,还有的拿出旱烟,慢慢抽着。林逍和虎子、王石匠一起,查看了地基的进度,商量下午的工作安排:“下午先把地基挖到硬土层,然后铺鹅卵石垫层,明天就可以砌地基了。”王石匠点点头:“我已经跟砖窑厂的王老板联系好了,明天一早砖就会送过来,保证不耽误工期。”
下午两点多,太阳稍微不那么毒了,乡亲们又开始干活了。林逍依旧和大家一起挖地基,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浸湿了他的衣服,他却毫不在意,只是偶尔停下来喝口水。晓梅则帮着沈歌收拾碗筷,清洗盘子,把灶台打扫得干干净净。六岁的小雅则和几个同龄的孩子一起,在旁边捡小石子玩过家家,雪团在他们中间跑来跑去,时不时叼来一块小石子“送货”,成了他们的“小帮手”。
下午四点多,地基终于挖到了硬土层。王石匠用铁锹敲了敲地面,满意地说:“好了,就挖到这里,这硬土层结实得很,做地基最合适不过。”乡亲们都松了一口气,停下手里的活,看着挖好的地基——那是一个长方形的坑,深度达到了一米二,四周的墙壁笔直,尺寸丝毫不差,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接下来就是铺鹅卵石垫层。乡亲们抬着大块的鹅卵石,往地基里铺,王石匠在一旁指挥:“这块放这里,那块往那边挪挪,要铺得平整,缝隙里用小石子填满。”大家按照他的指挥,小心翼翼地铺着鹅卵石,每铺一层,就用夯锤夯实,确保垫层结实稳固。林逍和虎子也加入了抬鹅卵石的队伍,两人抬着一块几十斤重的鹅卵石,稳稳地放在地基里,配合得十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