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装电话的念想(2 / 2)

二楼的办公区很安静,走廊两旁的房间门上都挂着牌子,“电信科”的牌子挂在最里面的房间。林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进来。”推开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穿着蓝色的邮电局制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您是张科长吗?”林逍问道。中年男人抬起头:“我是,你有什么事?”“张科长您好,我叫林逍,是农场的民兵副团长,这是江副部长让我来的。”林逍说着,把江副部长开的证明递了过去。张科长看到证明上的公章,脸色缓和了不少,接过证明仔细看了一遍,又抬头打量了林逍一番:“江部长跟我提过你,说你要装电话?”

“是的,张科长。”林逍连忙点头,把事先准备好的书面申请递了上去,“这是我的申请,我家里开了个养殖场,还跟外面的公司有合作,确实需要一部电话联系业务。”张科长接过申请,看了看上面的装机地址和理由,又问了一些关于养殖场规模、合作单位的问题,林逍都一一如实回答。

“你的情况我了解了,”张科长放下申请,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市内电话装机审批表》递给林逍,“先把这个表填一下,里面的项目都要填清楚,不能有空缺。填好后,再把你的身份证明、民兵副团长的任命书复印件给我一份。”林逍连忙接过表格,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地填了起来。

表格上的项目很详细,包括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装机理由、联系电话(林逍填了农场办公楼的电话)等等。林逍一笔一划地填着,生怕填错一个字。填好后,他把表格递给张科长,又从包里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和民兵副团长的任命书复印件。

张科长仔细核对了表格和复印件,确认无误后,在表格上签了字,盖上了电信科的公章。“初审通过了,”张科长说,“接下来我们会安排人去你家实地勘察,看看线路条件怎么样。勘察时间我会让工作人员跟你联系,你保持电话畅通。”“好的,麻烦张科长了。”林逍连忙道谢。

“勘察合格后,我们会把你的材料报给地区邮电局审批,”张科长继续说道,“地区审批通过后,会给我们下发装机通知,到时候我们就会安排施工队去布线安装。初装费的话,根据你家的地址,大概需要1500块,你可以现在交一部分定金,也可以等审批通过后再交全款。电话机需要你自己购买,我们这里有统一采购的机型,220块一部,质量有保障。”

“我现在交全款吧,电话机也在这里买。”林逍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沓崭新的人民币,数了1720块递给张科长。1982年的1720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张科长看到林逍这么爽快,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连忙拿出收据本,开了两张收据,一张是初装费,一张是电话机费,递给林逍:“收据你收好,这是凭证。”

“谢谢张科长,那勘察的事就麻烦您多费心了。”林逍接过收据,小心翼翼地放好。“放心吧,”张科长笑着说,“江部长打过招呼,我们会尽快安排。大概三天内,勘察人员会跟你联系,你注意接听农场的电话。审批和装机流程大概需要三四个星期,到时候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跟张科长道别后,林逍走出邮电局,跨上长江750,一脚踹响发动机。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正好,微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装电话的事虽然麻烦,审批流程也严格,但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再过三四个星期,家里就能装上电话了,以后沈歌打理养殖场联系业务,再也不用跑场部排队了。

林逍跨上长江750,路过县城的供销社,想起家里的猎狗需要补充营养,就进去买了些奶粉和红糖。供销社里人很多,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粮食布匹到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林逍挤过人群,找到奶粉柜台,买了两袋全脂奶粉,又买了一斤红糖,付了钱后,把东西放进摩托车的挎斗里。

往农场走的时候,林逍特意绕到了县城的农贸市场。这里比供销社更热闹,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卖蔬菜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林逍看到有卖新鲜猪肉的,直接跟摊主说要半扇猪肉——家里人多,还有五只猎狗要喂,半扇肉也吃不了几天。摊主见他出手阔绰,连忙招呼伙计帮忙抬到摩托车挎斗里,林逍付了钱,骑着车继续往回走。

回到农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林母看到他回来,连忙迎上来,一眼就看到了挎斗里的半扇猪肉和奶粉红糖:“买这么多东西?事情办得顺利吗?”“顺利!”林逍笑着把装电话的经过跟林母说了一遍,又拿出收据给她看。林母接过收据,看着上面的金额,眉头微微皱起:“这么贵啊,一千七百二十块,这可是普通人家三年的收入了。”语气里满是心疼,但手却很稳,她知道林逍做事有分寸,这笔钱花得肯定有道理。“妈,这钱花得值,以后沈歌打理养殖场,不用再跑去场部用公家电话了,省得麻烦。”林逍安抚道。

沈歌正好从养殖场回来,听到动静也走了过来,看到挎斗里的半扇猪肉,笑着说:“买这么多肉,够咱们吃好几天了。装电话的事成了?”“成了!”林逍点点头,“以后你要是需要联系外面,直接在家打电话就行,不用再跑场部了。”沈歌脸上满是惊喜:“那可太好了!虽说去场部打电话不费时间,但总用公家的也不方便,上次还跟场部文书说要多给公家交点电话费呢。”

虎子听说林逍去县城办了装电话的事,也连忙跑了过来,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的五只猎狗,笑着说:“哥,你太牛了!居然真把电话申请下来了!以后咱们打猎要是晚回来,直接打电话跟家里说一声,省得婶子担心。”林逍拍了拍他的肩膀:“等装好了,第一时间叫你过来试。”

“我买了奶粉和红糖,等会儿给猎狗们冲点喝,补补营养。”林逍说着,拿起搪瓷盆走进厨房。虎子跟在后面:“我帮你烧火!对了哥,过两天天气凉快了,咱们再上山呗?上次猎熊的劲头还没过呢!”“行啊,等我把电话的事安顿好,就跟你一起去。”林逍爽快地答应了。

林母把林逍买的半扇猪肉收拾出来,一部分切成块冻进地窖,一部分留着晚上做红烧肉和炖肉。林逍则在院子里,给五只猎狗冲了奶粉,加了点红糖,倒进大盆里。猎狗们围过来,吃得津津有味,雪团也凑过来闻了闻,嫌弃地甩了甩尾巴,跑去旁边啃自己的肉干了。

下午,林逍跟着沈歌去养殖场查看狍子的情况。养殖场的规模比刚开始大了不少,从最初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只,棚屋也扩建了两间。沈歌把每个棚屋的温度、喂食量都记得清清楚楚,板子上还贴着详细的记录。看到林逍过来,她笑着迎上去:“昨天新弄的米糠拌玉米,狍子们吃得挺香,就是雁窝岛那边割的草还得再晒两天,有点潮。”林逍跟着她走到棚屋前,看到一群狍子正在悠闲地吃着食槽里的饲料,个个毛色油亮。

“潮的草可不能喂,容易闹肚子。”林逍蹲下身,摸了摸食槽里的米糠饲料,“量够不够?不够再去农场仓库拉点,我跟场长说过了,咱们按市价收。”沈歌点点头:“量够呢,我昨天刚拉了两马车。对了,有两只母狍子好像快发情了,我跟兽医说过了,他说过两天过来看看。”

“那就好,兽医过来的时候提前说一声,我在家陪他看看。”林逍赞许地点点头,“等电话装好了,你要是有啥事找兽医,直接打电话就行,不用再跑一趟了。”沈歌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兽医来看病,我还跑去场部给他打了个电话,虽说不麻烦,但总觉得欠了公家人情似的。”

晚上,林母做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还炒了几个青菜,炖了一锅鸡汤。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着饭。林父看着林逍,满意地说:“装电话这事儿办得好,咱们家的养殖场全靠沈歌打理,有了电话,她联系业务也能省不少心,不用再受排队等电话的罪。”“是啊,”林母也附和道,“沈歌一个姑娘家,跑前跑后不容易,有了电话能轻松些。”

沈歌听到林母提到自己,脸颊微微一红,低下头继续吃饭。林逍看了她一眼,笑着说:“等电话装好了,第一通电话就打给县城的兽医站,跟他们咨询下狍子的饲养技术,也谢谢他们上次帮忙。”虎子也凑过来说:“哥,到时候也给我家打个电话呗,让我爹娘也听听电话的声音,他们这辈子还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呢。”“没问题,”林逍爽快地答应了,“等电话装好了,大家都可以过来试试。”

吃完饭,林逍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充满了期待。五只猎狗趴在他脚边,雪团蜷在最中间,时不时用小脑袋蹭蹭他的裤腿。他知道,装电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沈歌打理养殖场,更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1982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电话作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改变。而他,凭借着重生的优势,正在一步步地抓住时代的机遇,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林逍轻轻抚摸着雪团的绒毛,又拍了拍身边猎狗的脑袋,心里想着,等电话装好了,沈歌打理养殖场会更顺利,养殖场的规模再扩大一些,到时候就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让整个农场都过上好日子。雪团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思,舒服地眯起眼睛,发出细微的呼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