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邮政局不大,里面挤满了寄东西的人。林逍排了半天队,才轮到他。柜台后的工作人员看到他递过来的包裹,眉头皱了起来:“这里面是什么?这么严实。”“是两株人参,野生的,要寄到省城药材公司。”林逍把老周的信和附信一起递过去,“麻烦您走最快的邮路,务必妥善保管。”
工作人员一听是人参,顿时来了精神,小心翼翼地接过包裹:“野生人参可金贵着呢,保价一万五不多。你放心,我们会单独存放,走最快的邮路。”林逍又仔细叮嘱了几句,看着工作人员把包裹放进专门的保险柜,才松了口气。走出邮政局,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县城的供销社,买了两斤红糖和一包红枣——郑云怀孕后需要补气血,这些东西刚好能派上用场。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院子里飘着浓郁的鸡汤香味,虎子正蹲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个粗瓷碗,笑得合不拢嘴。“逍哥,你可回来了!郑云喝了人参炖鸡汤,胃口好多了,还吃了小半碗米饭呢!”虎子举着碗说道,碗里还剩小半碗鸡汤,上面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
林逍走进厨房,看到郑云正靠在椅子上,晓梅在旁边给她剥红枣。看到林逍进来,郑云连忙想要站起来,被林逍按住了:“快坐着歇着,不用客气。”“逍哥,这人参真是太管用了,我之前吃什么都吐,刚才喝了鸡汤,居然一点事都没有。”郑云的脸上带着几分血色,语气里满是感激。
林母端着一盘刚蒸好的馒头走进来,笑着说道:“这都是缘分,逍子刚好起了人参,郑云刚好需要补身。对了,逍子,刚才沈歌说,镇上的收购站来人了,问咱们的野猪肉要不要卖,给的价钱还不低。”林逍眼睛一亮:“多少钱一斤?”“八毛一斤,比去年高了一毛。”林母说道。
“卖!”林逍立刻拍板,“把腌制好的腊肉先卖一部分,新鲜的野猪肉留着自己吃。”他心里算了算,腌制的腊肉有五十多斤,卖了能得四十多块,虽然不多,但也能补贴点家用。正说着,沈歌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逍哥,省城来的电报,是老周发的!”
林逍赶紧接过电报,电报上的字不多,却让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参收到,品相上佳,本周内办妥,款到即汇。”短短十几个字,却比任何承诺都管用。众人围过来看了电报,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晓梅笑着说道:“这下好了,养殖场扩建的钱有着落了!”
晚饭的时候,桌子上格外丰盛:野猪肉炒青椒、凉拌柳蒿芽、红枣小米粥,还有剩下的人参鸡汤。小雅坐在林逍旁边,手里拿着个馒头,一边啃一边说道:“舅舅,等卖了人参,咱们是不是就能给狍子盖新房子了?”林逍点点头,给她夹了块野猪肉:“是啊,盖了新房子,狍子就能住得更舒服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小狍子呢。”
雪团趴在桌子底下,时不时抬头看看众人,小雅就会扔给它一块肉骨头。林父喝着自家酿的米酒,感慨地说道:“以前咱们进山打猎,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想到现在能靠着山林过上好日子。逍子,你做得好,既护住了山林,又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林逍举起碗,跟林父碰了一下:“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等老周把钱汇过来,这笔钱我另有打算,先不急着用在养殖场。”沈歌有些好奇:“那你打算用在哪?”林逍笑了笑,没有多说,只是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眼神里藏着一丝旁人看不懂的盘算。
夜深了,林逍躺在床上,手里拿着老周的电报,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墙上贴着的养殖场规划图上,图上用红笔画的新围栏和新舍区格外醒目。但他的思绪却飘得很远,那两株五十年人参能卖的钱,他早已想好要用到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只是这个计划还不成熟,暂时不能跟旁人说。他知道,这笔钱将为林家铺就一条更宽的路,而那株八十年的老参,会成为家族最厚重的传承。
第二天一早,林逍就带着王小宝和二姐去了山上,查看之前种的人参籽。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土里已经冒出了细小的嫩芽,嫩绿色的叶片顶着露珠,显得格外有生机。“逍哥,你看这芽长得多好,再过两年,咱们就能有自己的人参了!”王小宝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拨开旁边的杂草。
二姐也笑着说道:“狍子养殖场那边我已经跟沈歌安排好了,日常的喂食和清理都没问题。对了,昨天我发现有几只狍子好像有发情的迹象,要是能成功配种,明年就能有小狍子了。”林逍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山林,那里藏着的不仅是山货,更是他心里那个未说出口的计划的关键。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逍每天都在养殖场和山上之间奔波,扩建的材料已经联系好了,就等老周的汇款到账。第五天下午,镇上邮政局的人骑着自行车来到村里,高声喊着林逍的名字:“林逍,省城汇款到了!”
林逍赶紧跑过去,接过汇款单一看,上面的数字让他眼睛一亮——整整三万!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不少。汇款附言里写着:“五十年野生五匹叶,品相顶尖,溢价收购,望君诸事顺遂。”拿着汇款单,林逍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纸片,心里的计划也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