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抬参遇天麻(2 / 2)

把野猪拖到树荫下,林逍刚想歇口气,目光又被旁边的灌木丛吸引了。在一片野山楂丛里,他又发现了两株人参,都是五匹叶的——比刚才那株三匹叶的年份更久,至少有五年了。这两株人参长在一起,相距不过三尺,周围的杂草更茂盛,还好他刚才拖野猪的时候无意间拨开了杂草,不然根本发现不了。

有了丰富的起参经验,林逍这次更熟练了。他先给两株参都系上红绳——这是“请参”的规矩,也是为了防止起参时不小心碰断茎秆。然后扩大了清场的范围,因为两株参的须根有部分交织在一起,必须格外小心。他先起靠左边的那株,这株参的主根更粗,有食指那么粗,须根也更发达,一直延伸到右边那株参的根部附近。林逍用手指一点点把交织的须根分开,动作比上次更轻更稳,花了比刚才多一倍的时间,才把两株参都完整地起了出来,根须都没断一根,手艺十分精湛。

把新起的两株五匹叶人参用苔藓包好,放进竹筐里,林逍看了看天色,已经过了正午。他从筐里拿出馒头,就着水壶里的水吃了起来,这才感觉饿了。刚吃了两口,就听到远处传来几声鸟叫,是山雀的叫声,很急促——这是山里有危险的信号。林逍立刻放下馒头,拿起猎枪警惕地环顾四周,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原来是一只狐狸从旁边的山坡上跑了过去,应该是被刚才的枪声吸引来的,见没什么可偷的,又跑走了。

吃完午饭,林逍又在山里转了一圈,把剩下的几个铁丝套都收了,还清理了一个别人遗弃的兽夹,确认没有遗漏后,才去灌木丛里把藏好的野猪拖出来。他还采了些新鲜的柳蒿芽和婆婆丁,又挖了几棵野山蒜,准备晚上回家做凉拌菜。看看日头偏西,差不多该下山了,他把野猪绑在一根粗树枝上,扛在肩上,竹筐挂在另一只肩上,虽然沉甸甸的,但心里却格外踏实——今天的收获实在太丰厚了。

下山的路上,林逍走得很稳,生怕把竹筐里的人参颠坏了。路过早上发现天麻的地方时,他又特意停下来看了一眼,确认标记还在,才放心地离开。走到山脚下时,远远就看见沈歌和晓梅站在路口等他,院子里隐约传来小雅的笑声。走近了才听见,小雅正蹲在院子里,跟一只毛色火红的狐狸玩耍,那是家里养的雪团,正温顺地趴在她脚边,任由她摸着头。看到林逍扛着野猪回来,小雅立刻跑过来,仰着小脸大喊:“舅舅回来啦!舅舅扛着大野猪!雪团你看!”

沈歌赶紧上前帮忙扶着野猪的腿:“这么大一只野猪,累坏了吧?快放下歇歇。”晓梅也接过林逍肩上的竹筐:“哥,筐里是什么?这么沉。”林逍笑着把竹筐递给她:“你们自己看。”晓梅打开竹筐,看到里面用苔藓包着的三株人参,眼睛立刻亮了:“这是人参?这么大!”沈歌也凑过来看,惊喜地说道:“还有两株五匹叶的,这可是好东西啊!”

回到家,林父林母看到野猪和人参,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林父接过人参,仔细看了看:“这参起得真完整,须根一点没断,逍子好手艺!”林逍笑着把起参时遇到的小插曲说了一遍。雪团凑到林逍脚边,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裤腿,小雅跟在后面说道:“舅舅,雪团今天可乖了,我喂它吃了馒头,它还陪我玩捉迷藏呢!”

林母早就去厨房忙活了,林逍把野猪处理干净,留下一部分新鲜的野猪肉,其余的腌起来做成腊肉。晓梅则把人参仔细清洗干净——她特意用的山泉水,轻轻冲洗,不敢用力搓揉,生怕把参须洗断了。清洗干净的人参放在竹筛里,在院子里通风晾干,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泽。

晚饭的时候,桌子上摆满了菜:野猪肉炖粉条、凉拌柳蒿芽、野山蒜炒鸡蛋、山鸡汤,还有林母特意做的糯米糕。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得格外香。林逍把今天在山上发现天麻的事说了,还拿出笔记本给大家看画的地图:“那片天麻足足有几百株,是片天然的大产区,现在不能挖,等十月份再去,到时候挖出来卖了,足够咱们把养殖场好好扩建一番,再添些新设备。”

沈歌点点头:“我跟镇上的药铺老板认识,到时候我去问问价格,野生天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对了,你今天起参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周围的环境?书上说人参喜欢长在腐殖质丰富的阳坡,咱们可以在山上找块类似的地方,试着种点人参籽,说不定以后能有自己的参园。”

林逍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去山上采些人参籽,再找块合适的地,试试人工种植。要是成功了,不仅咱们自己能用,还能卖给药铺,又是一笔收入。”林父也附和道:“种参是个好营生,就是得细心照料,不能急。我年轻时跟着老参农学过一点,到时候我帮你看着。”

小雅一边啃着野山鸡腿,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舅舅,人参能长小娃娃吗?我听村里的奶奶说,人参会变成小娃娃跑掉。”众人都被她逗笑了,林逍放下筷子,摸了摸她的头:“那是老辈人的传说,人参不会变成小娃娃,但它是很珍贵的药材,能治很多病,所以咱们要好好保护它,不能乱挖。”小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头看了眼趴在桌底下的雪团,又说道:“那舅舅种人参,我和雪团一起帮你浇水!”雪团像是听懂了,抬起头“嗷呜”叫了一声,引得众人笑得更欢了。

晚饭后,林逍把晾干的人参用报纸包好,放进一个木盒里,锁在柜子里。沈歌翻着他之前看的《东北药用植物图鉴》,指着天麻的插图问道:“你今天说天麻的茎秆是中空的,叶片没有叶柄,我记下来了,下次上山我也学着认认。对了,书上说天麻是靠蜜环菌供给养分的,那片天麻周围有没有发现蜜环菌?”

林逍想了想,点点头:“那片几百株天麻周围,枯木上全是蜜环菌,黄褐色的菌索像绳子一样缠满了树干。蜜环菌和天麻是共生关系,有蜜环菌的地方才会长天麻,下次找天麻顺着蜜环菌准没错,这么大片天麻,周围的蜜环菌肯定也不少。”沈歌把这点记在笔记本上,忍不住感叹:“几百株野生天麻,这可是天大的机缘,等十月挖的时候可得格外小心,别破坏了生长环境,说不定以后每年都能采。”

第二天一早,林逍就带着王小宝去山上采人参籽。王小宝跟着林逍干了这么久,也学了不少山林知识,看到林逍起的人参,羡慕地说道:“逍哥,你这认参起参的手艺真厉害,这么隐蔽的人参都能找到。我跟着你这么久,也只认识柳蒿芽和婆婆丁。”林逍笑着把《东北药用植物图鉴》递给她:“多看书多跟着学就会了,这书上每种植物都有插图和特征描述,用心记很快就能认全。”

两人在山上转了一上午,采了不少人参籽,又找了块向阳的坡地,这里的腐殖质丰富,排水也好,很适合种人参。林逍教王小宝把人参籽均匀地撒在翻松的土里,然后盖上一层薄土,再铺一层腐叶,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防止杂草生长。“种人参不能急,得三年才能长成三匹叶,五年才能长成五匹叶,咱们得有耐心。”林逍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回到养殖场,二姐和沈歌正在给狍子喂食。二姐看到林逍回来,连忙迎上来:“逍哥,昨天跟你说的新增食料槽的事,我跟沈歌合计过了,已经找村里的木匠订做了,大概三天就能做好。还有,食料里加了苜蓿粉之后,狍子吃得确实比以前多了,毛色也亮了不少。”

林逍点点头:“做得好。对了,我今天在山上种了些人参,以后咱们养殖场不仅能卖狍子和野兔,明年起还能卖人参,加上秋天那几百株天麻,收入肯定能翻好几倍。”沈歌笑着说道:“等十月份挖了天麻,咱们先把养殖场的围栏加固一下,再新增几间狍子舍,明年多引进几对种狍,把规模做起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养殖场的篱笆墙上,也洒在众人忙碌的身影上。林逍看着长势喜人的野兔和狍子,想着山上的参园和秋天即将收获的几百株天麻,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靠着这山林的馈赠和自己的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这充满生机的山林,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晚上,林逍坐在灯下,又翻开了《东北药用植物图鉴》,在天麻那一页的空白处,详细写下了今天观察到的特征:“茎秆中空,黄绿色,互生叶无柄,穗状花序顶生,生于背阴松树林下,伴生大量蜜环菌,群落规模达数百株。”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三角形标记,标注了石头定位的细节。放下笔,他望向窗外,月光洒在院子里的竹筛上,筛子里的人参还在静静晾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十月天麻丰收的景象,知道这个秋天,注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