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宴散后第三天,林逍看着狍子场里日渐壮实的几只狍子,心里盘算着再添点进项。前几日听张大爷说,下游的雁窝岛近来水势平稳,湖里的鱼长得正肥,还有不少野鸭子在岛上筑巢下蛋。这天一早,他就拉上虎子,扛着渔网、带着鱼叉和几个大竹筐,往雁窝岛赶去。
雁窝岛离红旗农场有十几里地,是松花江支流冲积出的江心岛,岛上芦苇丛生,周边水域开阔,水草丰美,历来是鱼类和水鸟的乐园。两人赶到岛边时,天才刚过辰时,晨雾还没散尽,水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远处传来野鸭子“嘎嘎”的叫声,清脆悦耳。
“逍儿哥,你看那水面,是不是有鱼在翻花?”虎子指着不远处的水域,兴奋地喊道。林逍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水面上不时有鱼鳍划过,激起一圈圈涟漪。“那是鲢鳙在觅食,这湖里的鱼肯定不少。”林逍放下肩上的渔网,“咱们先把大网撒下去,围个大圈,再用抄网捞,这样能多捕点。”
两人分工合作,林逍负责撑着木筏撒网,虎子则在岸边拉着网的另一头。木筏是林逍提前跟林场借的,用十几根粗壮的杉木捆扎而成,稳当得很。林逍站在木筏上,手里握着渔网的一端,用力一甩,渔网像一张巨大的伞,在空中展开,然后“扑通”一声落入水中,溅起一大片水花。
“虎子,拉紧了!”林逍在木筏上喊道,然后慢慢划着木筏,将渔网一点点展开,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虎子在岸边死死地拽着渔网,腰都弯成了弓形。等渔网全部撒好,林逍才划着木筏回到岸边,和虎子一起慢慢收网。
渔网刚收了没几下,就感觉到水下传来一股巨大的拉力。“逍儿哥,有大鱼!”虎子兴奋地喊道,使出全身力气往后拽。林逍也咬紧牙关,双手紧握渔网,两人一左一右,慢慢将渔网往岸边拉。随着渔网逐渐收紧,水面上开始泛起密密麻麻的水花,无数条鱼在网里挣扎着,发出“噼啪”的声响。
“好家伙,这么多鱼!”虎子看着网里的鱼,眼睛都直了。网里有十几斤重的大草鱼,鳞片金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体型粗壮的鲤鱼,甩着有力的尾巴,试图挣脱渔网;最显眼的是几条大鲢鳙,脑袋硕大,身子肥壮,每条都有二十多斤重。
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渔网拉到岸边。林逍拿起抄网,小心翼翼地将鱼从网里捞出来,放进旁边的竹筐里。“这条草鱼起码有十五斤,够咱们吃好几顿了。”林逍掂了掂手里的草鱼,笑着说。虎子则负责解开缠在渔网上的鱼,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发财了,逍儿哥,这下真是发财了!”
刚把网里的鱼收拾完,林逍突然看到岸边的芦苇丛里有动静。他示意虎子安静,然后慢慢走了过去。拨开芦苇丛,只见几只野鸭子正趴在窝里下蛋,窝里已经有十几枚雪白的野鸭蛋。野鸭子见有人过来,“嘎嘎”叫着,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哇,野鸭蛋!”虎子也凑了过来,惊喜地说,“这野鸭蛋比家鸭蛋大,炒着吃可香了。”林逍小心翼翼地将野鸭蛋捡起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布兜里:“别都捡完了,留几个让野鸭子继续孵蛋,不然明年就没这么多野鸭蛋了。”虎子点点头:“还是逍儿哥想得周到。”
两人刚把野鸭蛋收好,就听到水里传来“哗啦”一声响。林逍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的水面上,一只老鳖正慢悠悠地游着,背上的甲壳有脸盆那么大。“老鳖!”林逍眼睛一亮,连忙拿起鱼叉,悄悄走了过去。老鳖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加快了游动的速度。
“想跑?没那么容易!”林逍看准时机,猛地将鱼叉掷了出去。鱼叉带着风声,精准地叉在了老鳖的甲壳上。老鳖吃痛,拼命地挣扎着,试图将鱼叉甩掉。林逍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鱼叉的木柄,用力将老鳖拖上岸。“这只老鳖起码有十斤重,是个好东西!”林逍笑着说,将老鳖放进竹筐里。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两人又撒了几次网,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竹筐里很快就装满了鱼,有草鱼、鲤鱼、三道鳞、鲢鳙,还有几只大老鳖。野鸭蛋也捡了不少,布兜里装得满满当当。太阳升到头顶时,两人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逍儿哥,咱们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再弄吧。”虎子从背包里拿出两个玉米面窝头,递给林逍一个。林逍接过窝头,掰了一半,就着带来的凉开水吃了起来。“今天收获不错,这些鱼和野鸭蛋要是能卖出去,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林逍一边吃一边说,“下午咱们早点回去,把鱼送到县城新开的那家私人饭店看看,听说好多领导都去那吃,肯定缺新鲜好货。”
虎子眼睛一亮:“对啊,就是那家叫‘聚贤楼’的吧?我听农场的人说,那饭店装修得可气派了,菜价贵得吓人,专做高端食材,肯定需要这些新鲜的野生鱼和野鸭蛋。要是能跟他们长期合作,咱们以后就不用愁销路了。”林逍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老周在县城认识的人多,跟‘聚贤楼’的老板熟,等会儿回去我先跟他打个电话,让他帮着通融一下。”
吃完午饭,两人又撒了最后一次网,收获了几条大鲤鱼和三道鳞,才心满意足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他们将装满鱼和老鳖的竹筐绑在木筏上,林逍撑着木筏,虎子在岸边推着,慢慢往回走。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想象着和国营饭店合作后的美好生活。
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赵秀兰看到两人满载而归,连忙迎了上来:“逍儿,虎子,你们可回来了!这么多鱼和野鸭蛋,真是太好了!”林晓梅也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竹筐里的鱼:“哥,这条鱼好大啊,比我还高呢!”
“娘,您先把这些鱼和野鸭蛋收拾一下,挑些新鲜的大的,我们送到县城‘聚贤楼’去。”林逍说,“我先去给老周打个电话,让他帮着跟饭店的人打个招呼。”赵秀兰点点头:“好,你们放心去吧,家里交给我。”
林逍快步来到红旗农场的办公室,跟值班人员打了个招呼,就拿起电话给老周打了过去。电话响了几声,就传来了老周的声音:“喂,哪位?”“周哥,是我,林逍。”林逍说,“今天我和虎子去雁窝岛抓了不少野生鱼和野鸭蛋,想送到县城‘聚贤楼’去卖,你跟他们老板熟,能不能帮着跟他通融一下?”
老周笑着说:“巧了,我昨天还跟‘聚贤楼’的刘老板一起吃饭呢。他跟我说最近饭店生意火得很,好多县里和地区的领导都去那定点就餐,就愁没稳定的野生新鲜食材来源。你把鱼和野鸭蛋收拾好送过去,就说是我介绍的,他肯定重视。要是能谈成长期合作,那以后你们的好东西就不愁卖了。”
“太好了,周哥,太谢谢你了!”林逍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就把鱼送过去,等谈成了我再跟你细说。”“行,路上小心点。‘聚贤楼’规矩多,说话客气点,刘老板那人很看重食材品质。”老周说,“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挂了电话,林逍心里更有底了,连忙跑回家,和虎子一起挑拣鱼和野鸭蛋。
两人挑了几条最大的草鱼、鲤鱼、鲢鳙和三道鳞,还有几只大老鳖,以及一筐新鲜的野鸭蛋,装在两个大竹筐里,用自行车驮着,就往县城赶。县城离红旗农场有三十多里地,两人骑了一个多时辰的自行车,才赶到县城的“聚贤楼”。
“聚贤楼”的门面果然气派,红漆大门配着黄铜门环,门楣上挂着烫金匾额,门口停着好几辆吉普车,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来就餐。林逍和虎子推着自行车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门童拦住了:“哎,你们干什么的?这里是高档饭店,闲杂人等不能进。”
“同志,我们是来送野生鱼和野鸭蛋的,是周明远周主任介绍来的,找刘老板。”林逍客气地说,特意报出老周的名字。门童上下打量了两人一番,见竹筐里的鱼确实鲜活,野鸭蛋也透着新鲜劲儿,不敢怠慢:“你们等着,我去跟刘老板说一声。”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绸缎褂子、留着寸头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出来,正是“聚贤楼”的老板刘德海。刘德海看到林逍和虎子,脸上立刻堆起笑容:“你们就是红旗农场的林逍兄弟吧?明远兄跟我提过你们,说你们有好的野生食材,快进来快进来。”
林逍和虎子跟着刘德海走进饭店后院的食材验收区,将竹筐里的鱼和野鸭蛋都倒了出来。刘德海蹲下身,拿起一条草鱼掂了掂,又捏开一枚野鸭蛋看了看蛋黄,还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满意地拍了拍手:“好东西!真是好东西!这野生鱼的活力、野鸭蛋的新鲜度,比我从别处收的强太多了。林兄弟,你们打算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