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洛阳军工厂(2 / 2)

眼见大军渐近,鼓乐声喧天而起。

刘协在侍从的搀扶下,上前几步,依照太常引导的礼仪,稚嫩的声音努力保持着庄重:

“朕闻皇叔扫平不臣,凯旋还朝,特率百官,躬迎郊外。皇叔辛苦了。”

刘俊早已翻身下马,步履沉稳地行至御前,依礼躬身,声音洪亮却又不失礼数:

“陛下亲迎,臣愧不敢当!剿灭国贼,安定社稷,乃臣分内之事!”

言辞恭谨,但那挺拔的身姿和身后如山如海的铁甲大军,却让这谦逊的表象之下,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年少的刘协看着威风八面的刘俊,心中很不是滋味,明白自己的命运彻底被捏在他人手里了。

刘俊随即与迎候的百官简单寒暄,目光扫过徐晃、蔡邕等留守大臣时,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场盛大的迎接仪式,与其说是君臣相得,不如说是一次权力的无声展示。

礼毕,刘俊并未过多耽搁,将大军安置于城外大营,便带着核心心腹,径直前往城西戒备森严的洛阳军工厂

——那里,藏着他对抗倭寇和刘三刀的真正底气。

军工厂内,炉火熊熊,锤声叮当,一派繁忙景象。

与城外的春日暖阳不同,军工厂内空气灼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巨大的水力锤砸在通红的铁胚上,溅起漫天火星;

工匠们赤膊上身,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神情专注。

听闻楚王亲至,负责督造军械的将作大匠欧冶连忙率几名大匠迎出,脸上带着激动与些许不安。

“臣等恭迎大王凯旋!”

刘俊摆手示意免礼,目光直接投向工坊深处:

“欧冶卿,孤离京前交代之事,进展如何?那‘毛瑟步枪’,可有所得?”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倭寇的先进火器,始终是他心头大石。

欧冶脸上顿时露出惭愧之色,躬身道:

“禀大王,臣等无能……集天下能工巧匠,日夜钻研,然……

然那倭寇火枪,机括之精巧,用料之考究,尤甚于其刀剑,内部构造宛如天书,特别是那击发装置与后膛装填之法,实在……实在难以仿制。

臣等竭尽全力,仅能勉强仿其形,却远未能及其神,废品堆积如山,仍无法稳定击发……”

他的声音越说越低。

刘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并未发作,这结果也在他预料之中,技术代差非一日可逾。

他沉声问:“如此说来,一无所成?”

“也……也非全然无功。”

欧冶连忙道,引着刘俊走向另一片区域,

“虽未能仿成倭枪,然臣等依大王所给‘原理图’启发,结合我中原技艺,另辟蹊径,倒是造出了一物,或可堪一用。”

众人来到一处试射场。只见一名工匠手持一支造型古朴的火铳,铳管粗长,木托厚重,与倭寇的毛瑟步枪的流线造型相去甚远。

“此铳如何操作?” 刘俊问道。

“回大王,此铳乃前装药。”

工匠一边演示一边解释,

“需先从铳口倒入定量火药,用通条捣实,再装入弹丸,然后于药池倒入引药,最后扳动这龙头,点燃火绳,扣动扳机,使火绳落入药池,引燃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