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贺的轿子消失在街角,范离脸上公式化的笑容瞬间敛去,眼中燃起属于年轻人的炽热与锐气,大步流星走回公案后站定,目光扫过场上众人,声音清晰有力:“诸位!门已关严,在场的都是咱们自己人了!
太常寺这艘大船,能否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开创前所未有的局面,全赖各位!要行得远,心必齐,力必合!今日起,各司其职,责权分明 ,我宣布新的人事任命……”
他目光如炬,首先锁定一人:“采辑司掌司肖国才!”
“卑职在!” 肖国才立刻出列。
“你继续负责采辑诗词歌赋,发现精良文章,整理历代典籍,搜集民间故事。同时……” 范离微微一顿,吐出一个令众人茫然的新词,“兼任《大汉半月谈》报纸主编!”
“报纸?”
“大汉半月谈?”
堂下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对!就是报纸,半月谈!” 范离语带兴奋:“‘报’,就是告诉大家消息;‘纸’,就是印消息的东西;‘半月谈’,就是每半个月出一期,跟老百姓好好聊聊!” 他环视众人,眼神发亮,“聊什么?”
“聊典籍!把那些看不懂的古书,用大白话讲清楚,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前贤的智慧!”
“聊礼乐!说说那些复杂礼仪背后的人情味儿,分享好听的乐曲、辞章。”
“聊农桑!啥时候该播种?看天象怎么知道旱涝?怎么选种子?怎么防虫子?把咱们库房里那些有用的农书,加上老农的经验,写成最明白的话!给种地的百姓提供参考 —— 这才是最大的功劳!”
“聊临安城的新鲜事!让老百姓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天下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大汉半月谈》!”
随着范离条理清晰的解释,众人心中的困惑迅速消散,眼睛里开始放亮。
“…… 大人,” 肖国才压下心中激动,问出了关键,“这报纸如何刊印?若如书籍般雕版,半月一期,耗时耗料,恐难以为继啊!” 这正是众人心中悬着的巨石。
范离嘴角一翘:“问得好!雕版太笨了,错一个字,整块板子都得重刻,哪跟得上半个月的速度?所以,我们太常寺,要自己搞印刷作坊,用 ——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 满堂皆惊,从来没听过。
“没错!” 范离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活字’,就是把每一个字,单独刻成一个小印章!泥巴能做,木头也能做,大小一样,都是独立的模子!印书的时候,按稿子需要,从字库里把对应的字挑出来,排在一块特制的铁板上,拼成完整的一版!刷上墨,盖上纸,轻轻一压 —— 字迹就印上去了!”
看着众人脸上的疑惑,范离接着道:“印完了?那些小字模下次还能用!要印新的一页?重新排字就行!要改稿子?把错的字换掉,或者加字减字就行!哪用得着重新刻整块板子?”
“这样一来,印得快,成本大大降低!《大汉半月谈》,就是我们太常寺活字印刷术的头一炮!肖国才!”
“属下明白!” 肖国才的声音激动得有点抖,他瞬间就懂了这技术对传播知识、对文化、对未来的巨大意义!眼前好像已经看到了带着墨香的报纸走进千家万户,百姓们看到报纸有了新的谈资后,街头巷尾奔走相告的情形。
“印刷作坊归你采辑司管!第一件事,招能工巧匠,刻常用字模,建字库!同时,马上开始筹备《大汉半月谈》!第一期内容,就按我刚才说的方向,赶紧去收集、去写!要快,要好,这‘半月谈’,头条稿子,我要先看!” 范离的命令干脆利落。
“范大人所述…… 实乃利国利民的壮举!大人何止是办一份报纸?” 肖国才胸口热血沸腾,眼中已不只是激动,更充满了近乎虔诚的敬佩,语带颤音:“这是开创我大汉未有之先河,让华彩文章,天下尽读,让先贤智慧,启迪万民!”
肖国才对着范离深深一拜:“范大人,您这是为天下架起了一座沟通圣贤、庙堂与市井的桥梁! 此等功业,泽被后世!卑职…… 卑职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文化兴邦’!范大人真乃…… 圣贤降世,麒麟子转生啊!请受我肖国才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