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离没料到迦印竟能如此坦然洒脱,单是这份胸襟便令他心生钦佩,会心一笑:“景帝与陈玄那一战,结果如何?”
迦印回忆道:“那日观战者寥寥。刘景确是信人,只带了朝中几名见证者赴约;皇弟也只携琼华与几位文官随行。
至于当日如何交手、场面如何,几位文官皆三缄其口。我问过琼华,她也默然不语。但那一战之后,大汉国却向东退了百里。”
范离想了想道:“如此说来,你那皇弟陈玄定然败得极惨!”
迦印正色道:“贫僧猜测与施主相同。只是大汉为何退让百里,其中缘由,至今未能参透。”
范离掐灭烟头,吐出最后一口浓烟:“那是景帝给她姐姐的补偿!”
迦印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原来如此,我早该想到。”
范离低头思忖片刻,转而问道:“大师可否为我说说,圣境强者……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老疯子过去只顾没完没了地锤炼他的筋骨,极少言语教导,是以范离对武学之道所知甚少,如今遇上这等良机,自不愿错过。
迦印微感诧异。按理说,此等常识,但凡习武之人大多知晓。他抬眼看向范离,眼中带着探询。
见迦印神色有异,范离心中不免又将老疯子埋怨一通,这才讪讪道:“不瞒大师,晚辈自幼随师习武,极少过问世事,对江湖之事……实在孤陋寡闻。”
迦印暗忖,此解倒也说得通。似范离这般年纪便有如此修为,必是心无旁骛、苦修不辍所致。只是观其性情,又委实不像那等不谙世事之人。
范离见迦印目光古怪地打量自己,心中更是郁闷,再次腹诽了老疯子几句,只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迦印心中虽有疑窦,却也不点破,只是微微一笑,从容道:“天下门派林立,各家修习功法迥异,对境界的划分亦不尽相同。
施主属剑阁一脉,其修炼等级分为七境:聚气、凝脉、元阳、纳微、纯元、入圣、归虚。”
范离点头,迦印对剑阁武功了如指掌,他并不意外。
迦印继续道:“剑阁等级以功力为界。初习者先聚元气,继而凝练经脉,开辟丹田,此谓‘元阳’。待丹田内力洗尽铅华,方能洞见精微,明察己身,体悟万物,便是‘纳微’。纳微之后,内力精纯圆融,步入‘纯元’,此境已能闭目识物,感知周遭。纯元之上,需有深刻领悟方可‘入圣’。再之后,身融天地,方称‘归虚’。”
范离心中掠过一丝明悟。
他已然历聚气、凝脉、元阳、纳微、纯元五境。前四境的进阶过程,他因非亲身经历,对脉络是否稳固、丹田是否臻至极致,感触不深。但刚刚晋升的纯元之境,身体每一处细微变化带来的玄妙,却让他获益良多。
至于入圣与归虚,对范离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只是不知其门径何在。
迦印未留意范离心思,自顾往下说道:“西凉道观的引体化玄功法,则只有三重境界:本我、真我、无我。
此功入门简易,第一重‘本我’,又称练体,功成则筋骨强健,身若磐石,肤如金铁,寻常刀剑难伤,修成者众多。
第二重‘真我’,又称练心,功成可超脱凡俗,引天地万物之力为己用,能达此境者已属凤毛麟角。
第三重‘无我’,据传千百年来仅一人功成,其后不知所踪,故而无人知晓其成后之相。”
见范离若有所思,迦印又道:“我晋国经舍的修炼等级,分为弥裟、普陀、金刚、罗汉、普世、尊者六境。若非佛门中人,恐难明其中奥妙。
倒是南楚书斋的划分最为形神兼备,他们将武者等阶划为四重:第一重武修门徒,第二重超凡强者,第三重傲世强者,第四重便是圣境强者。这‘圣境’之名,乃是对功力与境界臻至某种巅峰的称谓,最为贴切,故而在世俗坊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