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文坛盛会(十一)(1 / 2)

“二弟,你这话言重了吧……范离好歹也是准驸马,不过是哗众取宠抄了首诗,没必要小题大作……”大皇子也发了话,说话间他眼睛瞧着范离,只是脸上不带任何表情。

范离听得二位皇子拐弯抹角的挖苦,丝毫不以为然,伸手从郑知恩手里拿过纸卷,低头认真看了看喃喃道:“我的字写的不好么?这不挺好的么?奔放豪迈,不拘一格……”

众人见他对着蜘蛛爬一样的字体如此自夸,都不禁想笑。却听范离朗声道:“人各所好,有人喜酸,有人喜甜,有人好红,有人好绿,我的字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这很正常,郑大人说我的字写的不好,可是偏偏就有人喜欢,今天在联姻廊里还有人将我的字收藏了呢,不信你们可以问谢丞相……”

谢真正自老神在在的看着厅上诸人演的一出好戏,不料范离却将自己扯了进来,哭笑不得,心说你那手字还收藏?简直笑掉大牙,但仔细想想,确实有人好多女子将他的下联收走了,只不过范离没有过去搭讪,这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点点头道:“确有此事!”说完便又眯起眼睛。

陈渔想起范离的那一副对子还揣在自己的衣袖里,脸上不由一红。

众人听谢真如此一说,面面相觑,心说那个不长眼的女子,竟会收了他的字,却是想不透其中关键。

郑知恩没有料到范离会将谢真抬了出来,目前大汉国最不能得罪的非谢真莫属,既然谢真开了口,自己如何能反驳,一时僵在原地。

范离见谢真出声作证,更来劲了,本来没理的事儿他都能讲出三分道理来,这回有了证人更加底气十足,道:“我写的词也一样,有人觉得好,也有人觉得不好,多半是出于妒忌,于是便说不是我写的。郑大人,你也是从楼下爬上来的,想必也留了笔墨,可否让大家品评一下呢?”

郑知恩见众人都望着他,咬牙叮嘱一名侍应,很快便将一张纸卷取了上来,当众展开。只见纸上字体遒健有力,龙飞凤舞:八月十五桂花香,清风明月舞流裳,登楼远望天涯尽,佳节红灯兆天祥。

他的这首诗也很应景,歌颂的是太平盛世场景,但意境却与范离的《青玉案》相去甚远。

范离看着字卷挠了挠头,道:“这首七言绝句……我好像在那里看到过……”

这首诗明明是自己所写,范离言外之意是说他的诗是抄来的,郑知恩顿时急了,道:“范大人要把话讲清楚,有些话想好了再说!”

范离一拍脑袋,道:“是了,是了,我看过一个笑话,这首诗便是出自那笑话里。”

众人听范离如此一说,都把目光看向郑知恩,倒像是他这首诗真是抄来的。

郑知恩怒道:“天下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我倒要听听,是何笑话?”

范离道:“郑大人当真要听。”

郑知恩道:“讲!”

范离道:“这故事的名字叫做‘拾粪翁怒斥才子’。郑大人还要听?”

众人听这名字有趣,都竖起耳朵。

郑知恩心想,不能让那范离拖延时间,于是道:“哪来这么啰嗦,讲便是!”

范离摇头晃脑道:“这故事出处……我忘记了,说的是……有一老翁,以拾粪为生,一年中秋,老翁外出拾粪,半日未有所获,傍晚时分,坐下休息,听两位才子吟诗,其中一名才子曰:八月十五桂花香,清风明月舞流裳,登楼远望天涯尽,佳节红灯兆天祥……”

范离说的绘声绘色,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郑知恩听他将自己作的诗套了进来,只是冷眼瞧着范离,心说这等雕虫小计用在我身上,也未免太小看我。

“另一名才子也作诗一首:八月十六桂花落,清风明月繁星烁,登楼远望三千里,流霞似火灯如梭。”范离边说,边用眼角余光瞧着郑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