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上海有个女儿 > 第24章 希望之光与阴影迫近

第24章 希望之光与阴影迫近(2 / 2)

肖霄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李红梅。他从未听她说起过这些。在知青点,李红梅一直以坚强能干着称,很少向人吐露心声。

“那个男的是我们老家的一个干部,比我大十岁,前妻病故了,留下两个孩子。”李红梅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父母觉得这是个好归宿,可是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上大学是我唯一的出路了。”

肖霄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有自己的苦衷和渴望,但李红梅的处境也让他心生同情。在这个年代,女性的选择往往更加有限,命运也更加不由自己掌控。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肖霄轻声问。

李红梅苦笑一下:“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在所有这些竞争者中,我只觉得对你有愧。我知道你有多想回上海,知道你和你女朋友的事情……”她停顿了一下,“但我必须争取这个机会,希望你理解。”

肖霄点点头,心中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渴望,都在为改变命运而挣扎。这个名额对每个人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但对每个人又都同样重要。

李红梅离开后,肖霄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夕阳西下,教室里的光线逐渐暗淡,寒意重新聚集。他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这个机会,需要回上海找苏晨,解开他们之间的误会;另一方面,他也理解李红梅和其他竞争者的渴望,甚至感到一种莫名的愧疚。

天黑透了,肖霄才收拾好东西,准备回知青点。刚走出校门,就看见李卫东急匆匆地赶来。

“找你半天了!”李卫东气喘吁吁地说,“听说王建军那边已经开始活动了,他今天特地去了公社,肯定是去找关系了。咱们也得行动起来。”

肖霄叹了口气:“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靠实力和表现吗?”

李卫东哭笑不得地看着他:“我的肖大才子,你也太天真了!这是什么年代?关系永远比实力重要!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帮你想到办法了。”

两人踏着月色往回走,李卫东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战略”:“第一,你要继续搞好群众关系,特别是贫下中农的评价很重要。第二,文化考核一定要考好,这是你的强项。第三,”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我打听到这次推荐有一个关键人物——公社新来的副书记,是上海人!”

肖霄的心猛地一跳:“上海人?”

“没错!听说还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特别重视文化素质。这可是你的优势啊!”李卫东兴奋地说,“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王建军那点关系就不算什么了。”

希望之火在肖霄心中重新燃起。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竟然有一位上海来的领导。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信心。

回到知青点,晚饭时间已过。食堂里只剩下一些冰冷的窝窝头和稀粥。肖霄也不在意,就着热水吃了些,然后回到宿舍,准备继续完善申请材料。

同屋的知青们大多已经睡下,只有一盏煤油灯在桌上摇曳。肖霄轻手轻脚地拿出纸笔,就着昏暗的灯光工作。他的思绪却不时飘向远方,飘向上海,飘向苏晨。

如果他能上大学,如果能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苏晨。他要问清楚为什么不再给他写信,要告诉她这些年来他的思念和苦衷。他相信只要见面,所有的误会都能解开。他们还可以实现当年的梦想——他成为画家,她成为老师,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想到这里,肖霄的笔尖更加流畅了。他不仅写了申请材料,还开始构思文化考核可能涉及的内容。语文、数学、政治……他默默地复习着可能考核的知识点,尽管下乡两年多,他从未放弃过自学,经常借着煤油灯的光读书到深夜。

夜渐深,煤油灯的火苗摇曳不定。肖霄添了一次灯油,继续奋笔疾书。他写了一份自我评价,又写了对农村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这是他代课以来的心得体会,也是他真诚的思考。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肖霄有些诧异,这么晚了会是谁?

他轻轻打开门,外面站着的是李红梅。她穿着一件厚棉袄,脸上带着犹豫的神色。

“对不起,这么晚还来打扰你,”李红梅低声说,“能出来一下吗?我有话想说。”

肖霄犹豫了一下,还是披上棉袄跟她走了出去。月光下的雪地泛着蓝光,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

两人走到离知青点稍远的一棵老槐树下停下。李红梅似乎很难开口,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

“肖霄,我……”她终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我想告诉你,我决定退出竞争了。”

肖霄震惊地看着她:“为什么?下午你不是还说……”

“我知道,”李红梅打断他,“但我回去想了很久。这个名额对你来说更重要。你有才华,应该有机会深造。而我……”她苦笑一下,“也许命运就是如此吧。”

肖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随即感到不安:“不,你不能这样放弃。我们公平竞争,谁更适合谁就去。”

李红梅摇摇头,眼中含着泪光:“你不知道,肖霄。我喜欢你,从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我知道你心里只有你上海的女朋友,但我还是……还是希望你能幸福。”

这番突如其来的表白让肖霄措手不及。他一直感觉到李红梅对他有好感,但从未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刻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

“红梅同志,我……”肖霄不知该如何回应。

“你不用说什么,”李红梅勉强笑了笑,“我只是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我会支持你争取这个名额的。你在小学代课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文化水平也是我们中最高的。你值得这个机会。”

肖霄心中充满感激,但也有一丝愧疚。他知道李红梅做出这个决定有多么艰难。

“谢谢你的好意,”肖霄真诚地说,“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你不应该为我牺牲。”

李红梅看着肖霄,月光下她的眼神温柔而哀伤:“你总是这样,为别人着想。但这次,就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听说王建军那边可能要耍手段,我怕你吃亏。如果我退出,支持你,我们联手,胜算会大一些。”

肖霄皱起眉头:“耍手段?什么手段?”

“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他们可能要找你的茬儿,说你思想有问题或者劳动态度不好。”李红梅担忧地说,“你必须小心些,最近言行要特别注意。”

肖霄点点头,心中升起一股寒意。他知道在这种竞争中,什么手段都可能使出来。去年就有一个知青因为被揭发“偷看禁书”而失去了推荐资格。

“谢谢你提醒我。”肖霄真诚地说。

李红梅微微一笑:“那就这样吧。我支持你,但你一定要小心。时候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

望着李红梅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肖霄的心情复杂难言。在这个寒冷的北国之夜,他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复杂,感受到了希望的重燃和前路的艰难。

回到宿舍,肖霄却毫无睡意。他重新点亮煤油灯,拿出信纸,开始给苏晨写信。虽然之前的信都石沉大海,但他还是要写,要把他可能上大学的消息告诉她,要表达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她不变的爱情。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肖霄的情感如泉水般涌出。他写到了北国的寒冷和辽阔,写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写到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写到了可能的大学名额,写到了回上海的希望,写到了对她无尽的思念和爱恋。

“晨,如果我能获得这个名额,我就能回上海了。我们可以重逢,可以解开所有的误会,可以继续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请你一定要等我,一定要相信我……”

写到这里,肖霄的眼眶湿润了。他把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有孤独、困惑、希望和渴望都倾注在这封信中。封好信封,他在信封上郑重地写下那个熟悉地址,虽然明知这封信很可能像之前的许多封一样,无法到达苏晨手中。

窗外的天色开始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肖霄吹灭煤油灯,和衣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希望与担忧,渴望与愧疚,决心与畏惧。

大学名额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但也投下了更加复杂的阴影。在前方的道路上,不仅有公平的竞争,还有不为人知的算计和阴谋;不仅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过去的牵挂和负疚。

但无论如何,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为了回上海,为了找到苏晨,为了解开他们之间的误会,也为了不辜负所有相信他、支持他的人。

曙光透过窗户纸照进宿舍,肖霄睁开眼睛,心中做出了决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奋力一搏。因为这不仅关乎他的前途,更关乎他失去已久的爱情和等待解答的谜团。

新的一天开始了,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