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57章 陪伴孕妻做产检,平凡幸福最珍贵

第157章 陪伴孕妻做产检,平凡幸福最珍贵(1 / 2)

正月里的日子,如同化了冻的溪水,在暖阳和鞭炮余韵中潺潺流淌。靠山屯的年味渐渐沉淀下来,转为一种更为日常的温馨与安宁。孟家老屋里,那份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慢慢融进了柴米油盐的平淡幸福里。

孟礼欢那颗因危机而紧绷的心,彻底放松下来后,便将全部注意力都投注在了即将临盆的妻子韩晶晶身上。算算日子,再有两个来月,家里就要添新丁了。这份期待,冲淡了之前的所有阴霾,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息。

“欢子,今儿个天好,我想去县里卫生院瞧瞧。”这天早上,韩晶晶一边整理着炕桌上的碗筷,一边轻声对孟礼欢说。她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一丝初为人母的羞涩与期盼,“听说卫生院新来了个老大夫,看这个(指孕产)挺准的,我想去让他给摸摸脉,看看胎位正不正。”

这年头,在乡下,孕妇产检还是个稀罕事。大多都是凭着老辈人的经验,或者等到快生了才去找接生婆。韩晶晶能有这个意识,还是受了孟礼欢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常跟她念叨,北京上海的孕妇都定期去医院检查,对孩子大人都好。

“去!必须去!”孟礼欢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正在修补的渔网,站起身,“我陪你去!正好也去县里买点东西。”

王秀娥在一旁听了,也连连点头:“去瞧瞧好,心里踏实。欢子,你可得把晶晶照顾好了,路上慢点,别颠着了。”

说走就走。孟礼欢去队上借了那辆唯一的、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旧自行车,仔细检查了车胎气足不足,车座子稳不稳。又在后座上绑了个厚厚的棉垫子,确保韩晶晶坐着能舒服点。他自己则穿了那件半旧的军大衣,戴上皮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韩晶晶也收拾利索了,穿着一件孟礼欢从北京给她带回来的、宽松舒适的暗红色棉猴(带帽长款棉袄),围着厚厚的毛线围巾,只露出一双明亮温柔的眼睛。

“哟,这小两口,打扮得这么精神,这是要出门啊?”路过邻居家门口,有人笑着打趣。

“陪晶晶去县里卫生院瞧瞧。”孟礼欢笑着回应,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自豪和呵护。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韩晶晶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叮嘱她搂紧自己的腰。然后他才跨上自行车,蹬动脚踏,载着生命中最珍贵的两个人(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晃晃悠悠地驶出了靠山屯。

通往县城的土路被积雪和车辙弄得凹凸不平。孟礼欢骑得很慢,很稳,遇到坑洼的地方,就提前减速,甚至下车推着走一段,生怕有一丝颠簸影响到身后的妻子。

“你慢点,我不急。”韩晶晶搂着他的腰,脸贴在他宽厚结实的后背上,能感受到他身体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没事,咱不急,慢慢走。”孟礼欢回头冲她笑了笑,继续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

寒风扑面,但他的心是热的。这种感觉,比在京城谈成百万生意,比在深海捞起沉船宝藏,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满足。这是一种扎根于泥土、生长于平凡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骑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县城的轮廓。相较于靠山屯的宁静,县城显得热闹许多。虽然还是正月里,但街上已经有了不少行人,供销社门口排着队,偶尔有拖着黑烟的拖拉机“突突”驶过。

县卫生院是一排红砖平房,条件简陋,但比起屯里的赤脚医生,已经正规很多。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有几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等待。

孟礼欢扶着韩晶晶挂了号,找到妇产科。坐诊的果然是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大夫,看起来很是慈祥。

老大夫让韩晶晶躺在铺着白布的检查床上,先是仔细问了问末次月经、胎动情况,然后洗了手,用听诊器听了听胎心。

“咚咚,咚咚……”那强劲而规律的心跳声通过听筒传出来,虽然微弱,却像擂鼓一样敲在孟礼欢的心上。他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大夫的表情。

“胎心挺好,有力气。”老大夫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