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46章 产业稳定交亲友,夫妻悄然返故乡

第146章 产业稳定交亲友,夫妻悄然返故乡(1 / 2)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节前的忙碌与喜庆之中,空气中似乎都飘着糖瓜和炖肉的香气。鞭炮声零星地炸响在胡同深处,孩子们穿着新棉袄,追跑打闹,年的味道愈发浓烈。

雨儿胡同的四合院里,也洋溢着过年的气氛。王秀娥带着韩晶晶和小梅,忙着扫房、蒸馒头、炸丸子,准备着过年的一应物事。丫蛋和海娃穿着崭新的棉衣棉裤,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却满是兴奋。

然而,与这日渐浓厚的年节氛围相比,孟礼欢的心却如同解冻的溪流,愈发急切地想要流向那片冰封的海域和寂静的山林。与韩晶晶那夜谈心之后,他心中那份归乡的念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如同春草般,不可抑制地蓬勃生长起来。

他知道,是时候了。

小年这天晚上,吃过晚饭,送走了来送年货的孟小军和韩立军,孟礼欢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看书或核对账目,而是将全家人都叫到了烧得暖烘烘的正房屋里。王秀娥、韩晶晶、孟小军、韩立军,甚至连负责照顾孩子的本家婶子都在。

看着围坐在一起的至亲之人,孟礼欢心中感慨,语气却异常平静和坚定:“娘,晶晶,小军,立军,有件事,我跟大家商量一下。”

众人都看向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眼瞅着要过年了,‘山海楼’这边生意也稳定了,上海那边的皮草行也走上了正轨。”孟礼欢缓缓说道,“我打算,过了小年,就带着晶晶和孩子们,回靠山屯住一段时间。”

这话一出,除了早已知情的韩晶晶,其他人都愣住了。

王秀娥首先急了:“啥?回靠山屯?这大过年的,回去干啥?北京城多好啊,暖和,啥都有!咱这年货都备齐了!”

孟小军也一脸不解:“欢哥,这年底正是忙的时候,酒楼离不开你啊!好多老主顾都预定了年饭……”

韩立军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也满是困惑。

孟礼欢早就料到家人会是这个反应,他笑了笑,耐心解释道:“娘,北京是好,可根儿在老家。出来大半年了,我想回去看看爹,看看屯里的乡亲,也看看咱们那山、那海。这心里头,惦记。”

他看向孟小军和韩立军:“小军,立军,你们跟了我这么久,酒楼里里外外的事情,你们都门儿清了。老刘叔和兵子在后厨稳得住,前厅有你们照应,账目有晶晶和小梅远程盯着,出不了大岔子。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事儿,不是还有海龙哥吗?你们也该学着独当一面了。”

他又对王秀娥说:“娘,您要是想留在北京过年,就跟小军他们一块儿,热热闹闹的。要是想跟我们回去,咱就一起回。我都安排好了。”

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王秀娥看着儿子眼中那不容动摇的神色,知道他是铁了心了,叹了口气,没再反对,只是嘟囔着:“回去也好,回去看看你爹……就是这路上,冰天雪地的,孩子们受罪……”

孟小军和韩立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压力和一丝兴奋。欢哥这是要把担子正式交给他们了!虽然担心,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信任的激动和跃跃欲试。

“欢哥,你放心!酒楼有我们呢!保证不出错!”孟小军挺起胸膛,率先表态。

韩立军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运输线我也盯死了,绝对误不了事!”

韩晶晶在一旁微笑着,她知道丈夫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也相信他能安排好一切。

接下来的两天,孟礼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交接工作。

他带着孟小军和韩立军,将“山海楼”所有的重要客户关系、供应商渠道、日常运营流程、应急预案等,事无巨细地梳理了一遍,反复叮嘱关键环节。

“小军,跟机场货运那边老张打交道,该硬气的时候不能软,但该给的面子和‘辛苦费’也不能少,规矩要清楚,人情要到位。”

“立军,冷藏车定期检查,不能凑合。遇到恶劣天气,宁肯慢一点,也要保证安全,食材晚到一会儿,跟客人解释清楚,比硬赶着出了事强。”

他又专门去跟老刘叔和孟礼兵深谈了一次。

“老刘叔,后厨您是定海神针,菜品质量和后厨管理,我就全交给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