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菜,孟礼欢力排众议,选择了最经典的韭菜。但要求韭菜必须是清晨割下的头刀紫根韭菜,洗净切末后,先用少许油拌一下,锁住水分和香气,临包之前再与鱼馅混合,避免出水。
饺子皮也有讲究,要求面和的稍软,擀得薄而匀,中间略厚四周薄,大小要一手掌控,包出来的饺子要形如元宝,肚子鼓鼓,褶子细密均匀。
煮制更是关键。大锅宽水,水沸下饺,点三遍凉水,饺子悉数漂浮,肚皮鼓起如小肥猪,立刻捞出,不能有半分迟疑。
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调试、品尝、改进,“山海楼”版本的“至尊鲅鱼饺子”终于定型。当第一锅按照标准流程煮出来的饺子端到孟礼欢、老刘叔和孟礼兵面前时,那扑鼻的混合着海鲜与面食的香气,就让几人精神一振。
用筷子夹起一个,皮薄透光,隐约能看到里面青白相间的馅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滚烫鲜美的汁水瞬间涌出,小心地吸吮,那极致的鲜甜立刻充盈口腔。馅料嫩滑无比,鱼肉与猪肉的油脂香气完美融合,韭菜的辛香恰到好处地提味解腻,却又丝毫不夺鱼鲜的主位。饺子皮爽滑筋道,与鲜嫩的馅料相得益彰。
“成了!”老刘叔尝了一个,激动地胡子都在抖,“就是这个味儿!鲜!嫩!滑!香!绝了!”
孟礼兵也吃得满嘴流油,连连点头:“比俺娘包的还好吃!”
孟礼欢细细品味着,眼中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味道,不仅完美复刻了他记忆中的家乡味,更在技艺和食材上做到了极致升华。
“山海楼”的菜单上,悄然增添了一道新菜——“至尊鲅鱼饺子”,定价不高不低,既显亲民,又不失档次,每份十二个。
起初,这道新菜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直到某天,一桌来自哈尔滨的客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一份。当那盘热气腾腾、形如元宝的饺子端上桌时,那熟悉的香气就让几位离乡多年的东北汉子愣住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夹起饺子,咬下第一口……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几人互相对视,眼中都泛起了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怀念,更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
“是……是这个味儿!老家过年时的味儿!”其中一人声音有些哽咽。
“这饺子……绝了!比咱家那边最好的饺子馆做的还地道!”
“服务员!再来三份!不,五份!打包带走!”
这桌客人的反应,像是一个引爆点。很快,“山海楼”有一道能让人吃哭的“至尊鲅鱼饺子”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在京的东北人慕名而来,就为了这一口地道的家乡味道。甚至一些非东北籍的食客,在尝过之后,也被这朴实无华却又极致鲜美的味道所征服。
这道看似普通的饺子,以其无可替代的“情感价值”和扎实的“美味功底”,迅速成为了“山海楼”继顶级海鲜之后,又一个爆款招牌。它价格亲民,却常常需要提前预定,供不应求。许多客人吃完宴席,临走时都不忘打包几份生饺子带走,回家自己煮着吃。
后厨里,专门负责包饺子的学徒增加到了四个,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老刘叔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感慨地对孟礼欢说:“礼欢,还是你小子眼光毒!这道饺子,算是把咱们‘山海楼’的根,扎得更深了!”
孟礼欢看着菜单上那不起眼却贡献了巨大流水的“鲅鱼饺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他成功了。他不仅把山海的顶级馈赠带到了京城,更把那份深植于黑土地与蔚蓝海洋之间的质朴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了这座城市的味蕾。这“山海”二字的内涵,因此而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动人。